疫情爆发后 , 服务机器人市场明显回暖 , 其潜力在蓝领市场率先释放 。
在“招工难、用工荒”的大背景下 , 疫情又对服务业进行了一轮洗牌 , 科技对劳动力服务业的影响正走向快车道 , “本来是5-10年的进程 , 由于疫情的影响突然加速” , 服务机器人创业企业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表示 。 一方面 , 企业复工复产释放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 与此同时 , 中小服务企业的再开业也推动了中大型服务业的扩张 , 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也为服务机器人的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
资本市场也已经闻风而动 , 服务机器人市场迎来融资热 。 仅今年前8个月 , 服务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已达79起 , 披露总金额超238亿元 。 与此同时 , 为服务机器人直接提供场景的各大产业集团等纷纷以战略投资方的身份参与进来 。 以优地科技为例 , 成立至今 , 其已经先后获得了华住集团、如家、格林豪泰等酒店集团的战略投资 。 而就在今年10月 , 优地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 58产业基金也参与到了本轮融资中 。
【优地科技牵手58产业基金,“人机协同”开创蓝领市场新模式】发展智能化配送服务是解决蓝领就业市场“需大于供”的有效途径 , 58产业基金合伙人王德荣表示 , 服务机器人有希望把蓝领劳动力从重复低效的工作中释放出来 , 把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附加值更高的事业上 。
事实上 , 受限于技术进步过程 , 人与机器人的协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 此次优地科技牵手58产业基金后 , 双方共迎蓝领市场新模式 。
服务机器人风口来临 , 优地科技快速构筑商业化壁垒
在疫情的影响下 , “无接触”服务成为不少场景下的标配 , 服务机器人市场也由此加速爆发 。
据《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预测 , 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在2023年达到277亿美元 , 年度复合增值率为26% 。 国内市场同样如火如荼 ,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报告 , 预计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 , 在2013-2021 ,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 。 除了对人工的协助 , 服务机器人还是IOT和AI等新技术的重要入口 , 在全场景数字化的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
而要探究商用服务机器人高速发展的底层逻辑 , 除了疫情的催化 , 机器人相关技术的沉淀和场景的快速商业化同样不可或缺 。 服务机器人的三大核心技术 , 人机交互、环境感知和运动控制 , 直接决定了机器人能完成的任务极限 。 此外 , 将现有技术落地于相匹配的市场环境 , 真正为客户创造效益和价值 , 则直接影响机器人企业的财务表现和发展潜力 。 不少投资人总结机器人企业的投资逻辑 , 都集中在对其技术和场景优势的考察中 。
谈到牵手优地科技的原因 , 58产业基金合伙人王德荣表示 , 优地围绕末端配送的各种场景 , 自主研发了一套能适应室内外不同场景、多元化需求的配送机器人平台 。 在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基础上 , 优地也逐步实现了对室内+室外场景的全覆盖 。作为服务机器人初创企业 , 优地科技总裁顾震江十分看重对场景的布局 , “场景选对 , 才能解决生存及发展问题” 。 在室内配送领域 , 优地的机器人已经在KTV、足浴等文娱休闲场所、酒店和写字楼等场景落地 。 据了解 , 在酒店和文娱市场 , 优地科技的产品市占率均位列前两名 。
但相比室内场景 , 室外路况复杂 , 增加了机器人的落地难度 , 并且在数据安全、成本等多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 不过 , 更高的进入门槛也意味着更大的商机 。 为了抢占市场 , 优地也果断从室内场景转战室内外融合场景 , “酒店、文娱休闲、餐厅等室内场景有着百亿级市场规模 , 而室内外融合场景有千亿级市场规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