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风水学吗 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 二 )


这段文字其实记录的就是周祖公刘在此地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的一系列勘察风水的步骤 。其中之“胥”字即为相地之术最早的叫法,春秋时期叫卜宅,到了汉代才叫堪舆术 。其中还提到了阴阳,阴阳也是指的相地术,古人认为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是人居选址的原则 。
后来周文王的祖父又举族迁徙到了岐山,《诗经·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於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这里又提到了“胥宇”一词,因此证明古人在人居选址上的风水观念 。
那就来看看古都洛阳吧?
《尚书·诏告》中说“太保朝至于洛,卜宅 。厥既得卜,则经营 。”还有“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这就已经记载得很清楚了,成王要建洛阳都邑派人去“卜宅”,“相宅”等堪舆活动 。
洛阳居天下之中,山川纵横,西边是秦岭山脉为龙脉,其支脉为崤山 。东边是中岳嵩山,北靠太行山脉,且有黄河阻隔 。南边是伏牛山,有宛叶之饶,谓之“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河洛图中以数五戊己之土居中,为皇极,即普天之下,中间为尊,而洛阳居天下之中,最为尊贵 。
秦岭如蜿蜒的龙身,一直向东,到洛阳之西便分开两支,一支为黄河南岸的邙山 。另一支往东南至伏牛山而落脉为龙尾,龙尾低垂处,正是华中平原,犹如一条巨龙回头 。而洛阳城北依太行山脉南端,以邙山为祖山,而邙山便非太行山系,是秦岭的支脉 。南边以龙门山为朝案,东边以嵩山为青龙,西边以秦岭支脉崤山为白虎 。从这个格局上看,洛阳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
而洛阳西边离崤山很近,形势逼窄,东面离嵩山较远,这正是让“紫气东来”而止于西边的崤山 。
再看看文王迁都镐京的风水格局 。
镐京即古都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四周环山 。因处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这四关之中,又称之为关中 。《葬经翼》曰:“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其北有中国第二大水系黄河环抱中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上有首龙山 。南有终南山出自秦岭,西有岐山,六盘山,东有骊山,华山 。西部的昆仑山脉,一路东来,在青藏高原和祁连山相接,祁连山再接秦岭,而西安就在秦岭的怀抱之中 。
从古长安城区的布局看,南边是秦岭龙脉,以秦岭下的终南山为案山,以西边的岐山为白虎,以东边的骊山为青龙,北边的首龙山为靠山 。渭河在北,山水成形 。风水上讲,凡人居之处,必以大山大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之祸福,最为切要 。
位于关中平原的西安,只有东面和东北面是出口,其它都是连绵的山脉环抱,也正符合“紫气东来”之吉兆 。
由此来解读《周易》中的《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这几句中的“自我西郊”和“享于西山”就不难理解了 。
再来看看现代城市中的东郊情况?
跟古人不同的是现代城市的扩建却向东伸展,上海浦东是改革开放中建设起来的国际金融中心 。北京通州是近年来北京向东拓展建设起来的首都副中心城区 。目前广东的发展也是在倾向于东边的惠州 。武汉城市的发展建设也是向东面的东湖和光谷区域 。纵观诸多城市的发展趋势都是向东伸展的,古人认为东面是“紫气东来”之生源地,而现代人也同样是认同的,但不同的是现代人则是要利用东面的“紫气”生源之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