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圣域下载 神魔之域TXT


神魔之域中的世态万象
经典概述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回 , 写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原是破石而生的美猴王,占领花果山水帘洞后,海外拜师,学得七十二般变化 。他不愿受冥府、天界管束,大闹“三界”,自封“齐天大圣”,与玉皇大帝分庭抗礼,搅得天昏地暗 。第二部分为八至十三回,交代取经的缘由 , 写魏徵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访求高僧和唐僧出世,为取经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为十四至一百回,由四十一个小故事组成,写了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了八十一难,斩妖除怪 , 历尽艰险,终于取回真经,师徒五人也都修成正果 。其中著名的情节有“黑风山怪窃袈裟”、“高老庄”、“黄风岭”、“大战流沙河”、“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红孩儿”、“车迟国显法”、“大闹金山兜洞”、“女儿国”、“火焰山”、“盘丝洞”、“大战青龙山”等 。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鲜明 。唐僧恪守宗教信条、善良慈悲、胆小懦弱;孙悟空叛逆大胆、急躁敏捷、足智多谋;猪八戒粗夯莽撞、好吃懒做、嫉妒心强、好拨弄是非,但是心肠不坏,某些方面还有可爱之处;沙僧则任劳任怨、忠厚勤恳 。
《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但是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的,《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两游记》神话实际上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明代社会的黑暗,有很明显的现实批判意义,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很多都是菩萨或天神的坐骑,当孙悟空打败妖魔,准备灭杀的时候,它们的主人往往就出来说情,将它们救走 。从这里 , 我们可以看出明代社会有势力的宦官庇护他们的羽翼贪赃枉法的影子 。另外,一些神圣的人物在《西游记》中形象很恶劣 。如玉皇大帝是一个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的形象,遇到事情拿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而如来佛祖则默许徒弟向唐僧一行索要人事,甚至把唐僧化缘用的紫金钵都要走了 。这些细节描写折射出当时当权者的作为,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烂的神话世界 。情节生动、奇幻、曲折,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浪漫色彩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都充满幻想色彩 。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孙悟空的金箍捧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后可以藏在耳朵里,“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缩小了就能够噙在口里 。而“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宝都有厉害的对手: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般打向敌人,可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琢”一古脑儿套去,“芭蕉扇”能将人扇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含了“定风丹” , 就能在漫天盖地的狂风前面岿然不动 。宝贝五花八门,让人惊叹不已。
《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和浓烈的生活气息,又幽默诙谐 。吴承恩提炼民众生活中的口语 , 吸收其中的新鲜词汇,利用它富有变化的句法,熔铸成优美的文学语言 。敌我交锋时,经常用韵文表明各一的身份 , 交手后,又用韵文渲染炽烈紧张的气氛 。它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在人物对话中,官活和淮安方言相互融汇,如“不当人子”、“活达”、“了帐”、“断根”、“囫囵吞”、“一骨辣”这些词语 , 既不难理解 , 又别有风趣 。往往只用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写得神采焕发,写出微妙的心理活动 。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精彩纷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