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说风水 南派风水祖师


盗墓最早在什么朝代出现,至今已无法考证,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周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在《吕氏春秋·安死》中有一段描述战国时期的民众生活的文字:“君之不令民,父之不孝子,兄之不悌弟,皆乡里所釜?而逐之,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 。智巧穷屈,无以为之 。于是聚群多之徒,以深山广泽林薮,扑击遏夺,又视名丘大墓葬之厚者,求舍便居,以相相之,日夜不休,必得其利,相与分之 。”意思是说,君主的不良百姓,父亲的不孝儿子,哥哥的不听话弟弟,都是乡亲邻里排斥驱逐的人 。这些人厌恶耕种的辛劳,不肯管理人事,而追求华衣美食来享乐 。当投机取巧的心思用尽之后,就会聚集众多人,依靠深山、湖泊、密林和沼泽,进行偷袭和拦路抢劫 。他们还查看名山丘陵中的殡葬厚重的坟墓,找房子在附近住下,每天日夜不休的挖掘这些坟墓,一定得到了所想要的好处共同分赃 。如此看来,当时盗墓的盛行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

观南说风水 南派风水祖师

文章插图



一边是盗墓,一边是防盗 。一边是为了利益和生命安全,盗墓技术不断精益求精;另一边是为了防盗,费尽心思把墓葬建造的真假难辨、机关重重 。这样的博弈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仍然经久不衰 。
中国古代的盗墓贼,从地区上分,有南派和北派两类,以长江为界限 。北派中还分出了洛阳帮和关中帮等派别,南派中分出了长沙帮和广东帮等,各帮派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帮外的人很难进来 。一般情况下,各帮派之间互不侵犯,各自做各自的 。
对于北派来说,是以其“功力”见长,比如盗洞打在何处,是棺前还是棺尾,挖掘时要挖成什么形状,是方洞还是圆洞都十分讲究和诡异 。方口形的盗洞是北派所创,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比较多见,圈内多称为“关中式盗洞” 。北派的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也依然很讲究,比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发明的 。
观南说风水 南派风水祖师

文章插图



洛阳铲
据现代考古发现,安阳殷墟的殷商王陵区,西区大墓8座,东区大墓5座都不止一次被盗,残留遗物极少 。参加发掘的考古人员记述道,早期盗墓者对墓室位置判断极准确,他们会在墓室的正中开一个圆形的大盗坑,坑口紧贴着墓室四壁 。这个盗坑会直达墓室椁顶,此时墓葬内的椁室尚未腐朽坍塌,盗墓者可以直接进入其中,把室内的财物席卷而去 。
北派的一些盗墓贼还会在墓周边地区以不同理由盖房子来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子里挖地道通向墓室 。他们基本都是夜间行动,外人很难察觉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中,就记录了用类似手法盗墓的故事:“康熙中,有群盗觊觎玉鱼之藏,乃种瓜墓旁,阴于团焦中穿地道 。”这里面所说的“团焦”也就是乡村瓜田中搭建的圆形瓜棚,这类都属于“墓冢盗”们使用最多的经典性方法 。
观南说风水 南派风水祖师

文章插图



不过不是所有的墓葬都能在旁边盖房屋或者瓜棚的,一旦发现墓葬中有重宝但是附近的环境又不适合搭建遮掩物时,盗墓者甚至会采用迂回的战术,在相对比较远但更为隐蔽的地方下手挖井,然后顺着井再斜着挖,直到通往墓室 。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没有一定的耐心和体力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有时为了避开人群,甚至要远出几公里地,工期可能达半年甚至更长 。然而,一旦成功,收获也足够其后半辈子的享乐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