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不立是什么意思二年级 失信不立是什么意思


“失信不立”的意思: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身立国 。引申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无法立足于社会 。也形容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
失信不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讲诚信难以在社会立足,讲的是齐庄公不守诚信的故事,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晏婴对齐侯齐庄公说:“商任之会,受命于晋 。今纳栾氏,将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 。失信不立,君其图之 。”

失信不立是什么意思二年级 失信不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当时,晋国处于晋平公执政前期,他重振晋国,处于诸侯联盟的霸主地位,而最早称霸的齐桓公早已经化为泥土,此时的齐庄公早已守业艰难了,因此要听命于晋国 。
所以在襄公二十一年,晋平公召集齐庄公等九国诸侯在商任会盟,实际上就是晋平公召集诸侯国开会,确立自己的盟主地位 。
晋国有一个大夫叫栾盈,他的母亲与人私通,却诬告栾盈作乱 。
栾盈被迫从晋国出逃到楚国,不久又从楚国逃奔到齐国 。此时的齐国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像晏婴说的那样,对于晋国的叛臣栾盈不接纳,保持齐国与晋国的友好关系 。
齐国接纳了栾盈,就是你们对晋国的背叛,就是违背了商任之会的盟约,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信用,结果很有可能会导致晋国与齐国的战争,很有可能其他诸侯国也会帮助晋国攻打齐国,所以晏婴对齐庄公说出了失信不立的话 。
可想而知,如此不讲信用的人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因与崔杼之妻东郭姜私通,而遭崔杼等人杀害 。
凡是做出了成就和业绩的人,无一不是重视信用,讲诚信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