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不平庸,深刻而不深沉 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这个词最近经常被提到 , 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平庸之恶”是20世纪德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提出的一个概念 , 由阿伦特参与对艾希曼的审判而产生的灵感 。

平凡而不平庸,深刻而不深沉 平庸之恶

文章插图

艾希曼是纳粹党卫军的高级将领 , 后来被公开审判 , 阿伦特当时受《纽约客》杂志社指派 , 前去聆听了整个审判过程 。
艾希曼曾负责执行犹太灭绝计划 , 但他不认为自己罪大恶极 , 认为自己只是执行了上级的命令 , 他只不过是服从命令的一枚螺丝钉 。
平凡而不平庸,深刻而不深沉 平庸之恶

文章插图

那这样一个服从命令的人到底有没有罪呢?为什么一个如此普通平庸的人会犯下滔天罪行?阿伦特由此提出了“平庸之恶” , 平庸的人也会作恶 。
“平庸之恶”是指“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 , 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 , 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
明明知道是错的还去做 , 用服从命令作为借口推卸个人责任 , 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 , 这就是“平庸之恶” 。
我们当下很多人也会犯下这种“平庸之恶” , 而这种“平庸之恶”是非常可怕的 ,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平凡而不平庸,深刻而不深沉 平庸之恶

文章插图

多少罪恶、荒诞以及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以“服从命令”为理由横行无忌 , 难道个人就没有责任了吗?个人就没有自己的眼睛、良知、判断了吗?为什么就不能把“枪口抬高一寸”?
如何防止“平庸之恶”呢?阿伦特认为每个个体要不放弃思考 , 不逃避判断 , 心有敬畏 , 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
对于犯下“平庸之恶”的人也要严加惩治 , 服从命令不能是逃避责任的挡箭牌 , 每个人除了作为下属服从命令的义务外 , 还有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 要有起码的良知、底线 。
【平凡而不平庸,深刻而不深沉 平庸之恶】即我们每个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 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 , “能做事的做事 , 能发声的发声 ,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