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戏珠风水图片 九龙寨图片( 二 )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驻公园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所谓的“三不管”,指的是“内地管不到,英国不愿管,香港管不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源于九龙寨城复杂的形成史 。
九龙寨城原址,原本是一座兵营 。《南京条约》签订后,隔海相望的港岛成为英国殖民地 。到1847年,清军加强了九龙地区的守备力量,将原驻守深圳河的大鹏营调防九龙,并沿着狮子山修筑城墙 。
此时的九龙寨城,还是一座典型的军事堡垒 。旧照片里,寨城四面被城墙围住,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内驻有清军,一条排水沟通往城外 。
1898年,清政府将新界和九龙租给英国 。但在合约中,这座位于狮子山下的军营去留,却没有专门的规定 。随着1899年最后一任总兵离开,九龙寨城进入权力真空状态 。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清军撤离后,大批无家可归者涌入寨城,建房居住 。到日本占领香港时期,城墙砖块被征收用于修葺不远处的启德机场,于是九龙寨城失去屏障 。因为其地位的模糊,更多刚刚进入香港,还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们,开始将这里作为落脚点 。
这是九龙寨城野蛮生长的时期 。0.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盖起超过300栋楼宇 。最高峰时,曾有超过四万人在里面居住,人口密度世界第一 。
罗开祥从潮州来香港时,先在寨城落脚,一住二十年 。在他的印象中,寨城从外面看,几乎是一整块水泥体 。由于地面空间有限,大家盖楼都往上要空间 。“在寨城建路,盖到十几层都不打地基的,直接往上加 。”
蛛网般细密的道路,密集高耸的楼宇,到处是霓虹招牌,即便是白天也难见天日 。
1974年,港英政府曾经出动3000名警察,准备收回土地,并驱逐城内居民,遭到寨城居民的强烈抵制,最终行动失败,收地不了了之 。
自此,九龙寨城开始以一种无政府的状态自我生长 。

九龙戏珠风水图片 九龙寨图片

文章插图
九龙寨城公园里展示的寨城模型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最底层的新来者
毋须讳言的是,拆除前的九龙寨城是一座典型的贫民窟,城内的居民,多是香港这座城市里最底层的新来者 。
罗开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寨城时,一个单位(屋)的价格是450元 。没有任何家具,没有水也没有电 。垃圾丢在街道上,老鼠和蟑螂伴着人走路 。
十几年后,当官玉云来到这里置业的时候,一间四百呎(约36平方米)的单位,已经涨到一万元 。她买了一间位于11楼的屋子 。官玉云记得,当时整个寨城,只有两栋楼有电梯,她和其他居民一样,上楼几乎都走天台 。往往从这栋楼的八楼天台跨过去,便是另一栋楼的十一楼,“大家走天台会方便点” 。
这是一个立体的社区 。楼挨着楼,屋连着屋,密如蛛网,又界限分明 。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末期,寨城里已经有了三个自来水管,但是由黑社会把持,用一桶水需要交一元钱 。大部分居民的用水,还是依赖水井打出的地下水 。“水什么颜色都有,有蓝色有黑色,只能洗衣服不能喝 。”
如果不想向黑社会买水,又不愿意饮用颜色怪异的地下水,居民可以步行三华里,到乐富去挑水 。也正因此,寨城里出现了挑水行当 。有青年人专门替人挑水,一次收费1元,上楼单独算,顾客多是老年人 。
寨城从来没有接过电缆,居民的用电,通过偷接外面的路灯实现 。
如今的寨城公园,特意辟出一间展示厅,重现当年寨城里的用电场景 。昏暗的街道,如豆的路灯,抬头看,这边搭一条线,那边再分出一条线,千头万绪,难以分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