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最不好的一卦 易经中最不吉利的一卦( 二 )


“小人勿用”,通常的解释,是“伐,国之大事”,所以作为“小人”的一般庶民,不可据此爻行事 。其实,文王称殷纣为“小人”更恰当,这是占卜殷纣不要效仿商高宗攻打周国 。
总之,《既济》之卦,看似“六爻皆当位有应”,可是其中蕴含着“初吉终乱”之象 。
其“六二,妇丧其髴(fu),勿逐,七日得 。”“上六,濡其首,厉”,也当有其事所指,只是后人都搞不清了 。
前面说到的几件实事,到春秋战国时,就已经众说纷纭搞不太清了 。
接着来看《未济》卦,就更容易理解文王的思路了 。
《未济》卦,其象为水火不容,阴阳错位 。给人以“剑拔弩张”“局面胶着”之感 。
然而,《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未”,是“未成”,但又是“未终” 。
龚自珍曾发感慨道:“《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
细品《未济》卦之六爻,的确是“吟到夕阳山外山”情势 。
“初六”,小狐“濡其尾”,显然柔弱无力,面临困难 。
“九二”,“曳其轮,贞吉”,只要“只要拽动车轮,坚持向前”,便可守正则吉 。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大业尚未成功,必还遇到很大险阻,然而总体上却可风浪无碍涉过大川大河 。
“九四”,“悔亡”,去除颓丧;虽九四不正,与二、三互震,有用兵之象,三年伐鬼方 。这个“鬼方”,当不同于《既济》的那个,更似指殷商 。四,至上为艮,卦象有坎川,以“山川”赏封于“大国” 。《象曰》:“志行也” 。或许,这意味着后来的征讨商纣而建周 。
“六五”,以柔居离之中,离为火,有光明文明之象 。五为《未济》之主,故曰“贞吉” 。五失位本有悔,变正则为“乾之九五”,故曰“无悔” 。《易》中“君子”,多指君王,“君子之光,有孚吉”,象“九五之尊”的周天子之德,光被天下 。坎为孚,五居互坎之上,应在二,二亦在坎,孚而有应,故曰“有孚吉” 。
“上九”,上应在三,三为坎,坎为孚,坎水有酒水之象,因三在坎中,上也居互坎之上,故曰“有孚于饮酒”;然失正居上后,令本有其咎变正应三为“无咎” 。“濡其首,有孚失是”则不然,上九所应在坎,坎为孚,“失是”即“失正”,失于正道,便头在水中了 。饮酒失德,这更像是占卜商纣的命运,所以《尚书.酒诰》以殷商为戒,强调节制饮酒之重要 。
说回到《未济》卦辞 。
虽二、五爻失位,但六五以柔得中,有谦和之气;天地之气相交,交而通,故曰“亨” 。
“小狐”,应解为文王自指 。《易》有“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之语,然此时,姬发尚未“王天下”,故曰“汔济” 。“汔”,即将,几乎;“汔济”,即将成功 。“濡其尾”,力弱,像周族当时局面 。但《彖》曰:“虽不当为,刚柔应也”,各爻均能以阴应阳,以柔应刚 。
很可能,文王便据《未济》卦,坚定了忍辱负重、兴兵克商的信念和决心 。
《系辞下》第九章有“《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一大段话,可以作为理解《未济》卦意义的辅助 。
译成白话是——《周易》这部书,追寻事物的原始势态,探求事物之最终结局,然后将由始至终反映事物的道理,归纳为一个个卦体 。六爻互相错综,只反映特定时间内的阴阳物象 。象征事物开始的初爻,意义难以理解;而象征事物终极的上爻,意义则比较好理解,这就如同事物发展的本末一样 。初爻的爻辞,比拟事物的开端;上爻,则决定事物的最终形态 。如果错综其物象而数算其卦徳,辨别是非吉凶之理,则没有二、五之中爻,就不能完备其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