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哥老婆的爸妈怎么称呼( 五 )


论资排辈的重要性
由排行衍生出亲属称呼并不算罕见,德宏傣语 ????/?a:i42/ 是“排行老大的儿子”的意思,而在老挝语中 ????(ai) 就 指“哥哥” 。中 原“伯”“仲”“叔”“季”的排行法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果兄弟数量多于四个,就会出现不敷使用的状况 。古代面对这个问题,要么在“季”后面加个“少”,要么另起其他的 。最通行的做法则是把“仲”“季”之间的儿子都叫“叔” 。由于古代排行入名字的情况一般是在“字”中,男子成年后才取字,此时有多少兄弟一般已经可以确定,所以才方便采取“仲”“季”之间皆为“叔”的排行法 。
不过如果“叔”多了,仍然会影响排行的精确性 。现代中国社会一般除了首尾两个分别叫“大”“小”以外中间按照数字排序 。但是在云南,德宏傣族则仍然使用一套非常复杂的排行法 。儿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老大到老六分别是????/?a:i42/、??/ji33/、????/sa:m24/、???/sai11/、????/?o54/、???/lok54/ 。女儿则使用另外一套排行,从老大到老六分别是???/je42/、???/?i11/、???/?a:m33/、???/?ai11/、????/?o42/、????/?ok24/ 。在德宏傣语中,这套专门用于姓名排行的字并不用于一般的计数,而专用于姓名 。一般来说,在家排行第几,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这套排行字中的对应字 。譬如家中“第三子”就叫“桑某”,“第五女”就叫“娥某”,德宏傣族的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的主人公分别为家中的“五女儿”和“三儿子” 。几乎一样的姓名排行用语也在缅甸掸邦广为使用 。
如果你会说粤语的话,可能会发现儿子的排行词除了老大之外,和德宏傣语相当近似 。粤语中 2~6 是 ji、saam、sei、ng、luk,而女性的排行实际上是把男性排行的声母去掉的产物 。还记得傣卯王国的女王二公主“朗玉罕良”吗?她的名字中的“玉”就是这套排行中女性版的老二 。和其他的壮侗语一样,德宏傣语的数词本身即来自古汉语,但是这套排行却显示出,在历史上,德宏傣语和掸语的祖先曾经在向汉语借用数词之后,又从汉语借用了一套数词专用于亲属排行 。
诡异的是,滇西和广东相距甚远,显然粤语不可能有如此本事翻过千山万水,对滇西和缅北居民的命名习惯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所以这套排行词不会来自粤语,也不会来自云南当地的汉语 。现在的云南话和四川话、贵州话比较类似,主要是明初移民带入云南的语言,云南话的数字读音和这套排行词并不像 。事实上,这套排行数字必定由来已久,它的语音特征更符合宋朝以前的中古汉语的语音特征,“五”的韵母是 o,“三”的韵尾还是 m,而“六”则有 k 韵尾 。唐宋时期,今天的滇西地区长期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所控制,不过这套排行名称却和白语、彝语不符,而是可以肯定来自某种汉语 。而符合这些特征的汉语,除了广东之外,离云南更近的广西也可以找到 。
刨除属于明朝官话后代的桂林、柳州一带的方言,广西还存在大片的粤语区 。今天广西梧州、南宁市区的粤语和广州话差别不大,不过这些粤语都是在近代才扎根广西 。在近两百年间,来自广东珠三角的广州、佛山等地的移民陆续沿西江及各条支流溯流而上,在江滨城镇经商定居 。在广西许多地方,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言分布,沿着西江以及各条支流的各个市镇说和广州话类似的粤语方言,远离河流的地方则说其他方言或者壮语 。在广西首府南宁,除了南宁粤语之外,城内临江街一带曾经说一种和桂柳话类似的官话,而在南宁的郊区,则有大片区域说平话 。与声名远扬的粤语相比,平话名气很小,一般只有广西本地人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但是它却是地道的广西本地汉语,在广西的历史相当久长 。根据说平话者自己对祖先的记忆,他们大部分人的祖先来自宋朝山东,是随狄青将军来到广西的,有些可以把自己的先祖追溯到山东登州府和青州府,也就是今天山东东部一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