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 , 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 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 , 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 , 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 , 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 , 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
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 , 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 , 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水源有: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
适宜范围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文章插图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 , 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 , 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 。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 , 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
技术要点
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 , 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 。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 , 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 , 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1)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 。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 , 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 。灌溉定额确定后 , 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
(2)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 。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 , 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 。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 , 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 , 确定其次数和数量 。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 , 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 , 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 , 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N:3.18公斤、P2O5:0.74公斤、K2O:4.83公斤 , 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2O5:7.4公斤、K2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 , 磷肥为35%-42% , 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2O5:18.5公斤 , K2O:60.38公斤 , 合计132
2 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 。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 , 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 。
(3)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 , 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 。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 , 纯度较高 , 杂质较少 , 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 , 均可用作追肥 。补充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作追肥 。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 , 一般不能与磷素追肥同时使用 , 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 , 堵塞滴头或喷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