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画额等等,其中制作并食用粽子的习俗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画额就是指用雄黄涂抹小孩额头以避虫驱毒的行为,放纸鸢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放风筝 。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又有正阳节、龙舟节、端阳节、龙节等别称,它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和许多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都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
比如说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年往往都会制作并食用粽子,相传这一习俗原本是为了纪念屈原 , 过去的人们在屈原投江后为保护它的遗体不被鱼虾损坏,便制作粽子丢入江中给鱼虾食用 。
除此之外,赛龙舟、放纸鸢、挂艾草、画额等端午节的习俗 。其中画额就是指用雄黄涂抹小孩额头以避虫驱毒的行为 , 放纸鸢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放风筝 。
2、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作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用红、黄蓝、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 , 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莒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每到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治毒虫 。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 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 , 是因为要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 把粽子投进江河 , 让虾蟹吃饱了,就不再吃屈原的尸体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歌儿“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散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
3、株洲的端午节的习俗:吃“五红”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有赛龙舟,而且有特有的美食,那就是粽子 。株洲作为古城之一,多年来文化的传承使得它更有一番风味 。在株洲文化中,端午节的特殊习俗就是吃“五红”,一起来了解下吧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 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 , 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其实 ,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 , 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久不息 。吃粽子当然是和纪念屈原有关 , 只不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保存条件及经济条件限制,肉粽子还比较少,碱水粽子则是主流 。吃“五黄”还有个说法:避免“青黄不接” , 吃“黄”就能“接上” 。
然而“十里不同俗”,端午习俗却是吃“五红” 。传说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祸害人间,这“五毒”分别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于是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 , 象征这“五毒”的血,吃这些菜时,就会把“五毒”吓跑 , 也就是人们说的吃“五红”了 。端午节吃了“五红”,整个夏天就能辟邪避暑 。
“五红”在各地都不一样,目前公认的“五红”为红油鸭蛋、红苋菜、雄黄酒、小龙虾和包子 。包子皮是白色的,所以人们会在上面点一个红点,象征红色 。
- 怎么取消拼多多的定向流量?拼多多突然没流量的原因
- 自制最简单的点焊机
- 车空调正确的使用方法
- 早期肺癌症状治愈率
- 开百货商店比较好的名字 好听又聚财的百货名字
- 怎样用别人家的wifi看电视
- 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它包含哪三个层次
- 什么叫水电消纳
- 惠州的风水旺地 惠东县白盆珠白马村风水
- 卧室灯具选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