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生平简介和经历告诉我们 陶渊明生平简介和经历( 二 )


陶渊明五十岁病得很重 , 以为要死 , 于是立下遗嘱 。但是天佑善人 , 病好又活了十三年 , 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 , 也就不改遗嘱了 。
言毕 , 陶渊明安然离世 。
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 , 陶渊明出生于小康之家 。曾祖陶侃是晋室中兴之臣 , 死后家族迅速没落 , 几个儿子互相攻击 , 争夺继承权 , 最终两败俱伤 。其子陶夏袭封 , 陶渊明是陶夏兄弟陶茂之孙 。
陶侃诸子皆以勇武处世 , 却无谦恭立身 , 没有陶侃坚韧卑让的品质 , 因此惹祸上身 。陶侃死后 , 他的兵权被庾亮接收 。有一儿子陶称 , 在一次会议上当面顶撞庾亮(豺狼愈甚 , 发言急切) , 中途带人离开会场 。庾亮立刻派人在半道上将他诛杀 。
陶氏子孙迅速认清了形势 , 很快往低调靠拢 。陶渊明有一伯父陶淡 , 打小喜欢仙术 , 一生没有娶妻 。祖上留下财产千万 , 从不过问一句 。最后离家出走 , 隐居深山 , 服食绝谷 , 不问世事 , 盖几间小茅屋住着 。每天研读易经 , 养头白鹿做伴 。如果有人拜访 , 立马搬家 , 让他们找不着 。州里想举他为孝廉 , 他闻之落荒而逃 , 人们再没有见过 。陶渊明父亲陶逸 , 终身隐居不仕 。喜怒不形于色 , 动辄离家出走 , 寄迹风云 。
陶渊明小时候日子过得还不错 。他从小喜欢读书 , 而且是“为自己而学” 。孔子说 , 君子之学为己 , 小人之学为人 。君子就是上流社会衣食无忧的贵族子弟 , 他们学习只是为了陶冶情操 , 提高自身修养 , 并不考虑“有没有用” 。小人就是身处底层的贫寒子弟 , 他们学习是为了取悦贵族 , 争取融入上流社会 , 所以学的都是“有用之学” 。
陶渊明毫无疑问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子弟 , 虽然家道已经衰落 , 但骆驼倒了架子还在 , 依然是贵族 。当时显学是读老庄清谈或者为六经作注 。但是陶渊明不读这些 , 他读的都是超越功利的“闲书” , 比如《山海经》之类 。他以读书为最大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陶渊明就是“乐之者” 。
陶渊明“闲静少言 , 不慕荣利” , 不喜欢打闹嬉戏 , 经常一个人在林荫下漫步 , 在田野中沉思 , 是个内向孤僻的人 。
十六岁时 , 陶渊明爱上一位女子 , 这位女子出身士族 , 身材曼妙 , 仪态万方 , 经常在小河边弹琴 , 陶渊明经常去小河边散步 , 二人隔河相望 , 心心相印 , 不交一语 。这种两情相悦的柏拉图爱情持续了大约半年 , 有一天陶渊明再次来到小河边 , 直到日暮 , 也没见到心上人出现 。回来后辗转反侧 , 寝食难安 , 从此每天去小河边 , 心上人却再也没有了消息 。
他像进入舟中却失去了木浆 , 攀登悬崖却没有了籍手 , 经常从夜半惊醒 , 独坐到天明 。终于有一天黎明破晓 , 鸡还没有叫 , 当他失魂落魄的徘徊在河边时 , 一阵阵笛声从心上人的居所传来 , 始而悠闲雅致 , 继而高亢凄美 , 终而沉郁若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