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豫剧的主要特点( 二 )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 。“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
新中国成立后 , 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 。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 , 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所以,河南梆子是豫剧的前身,两者的概念不尽相同!
【结束语】豫剧是北方非常有名的一种戏曲剧种,豫剧就是河南省的代表戏曲 。每个剧种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才能够在戏曲界占有一席之地 。
4、豫剧的由来豫剧 , 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 。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 , 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 。
【简单介绍豫剧的主要特点】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豫剧保护单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