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俗语 俗语“冬至交九


【冬至日俗语 俗语“冬至交九】交九(俗语“冬至交九)
冬至节气就快要到来,这也是今年冬季倒数第三个节气了 。在24节气中,笔者从小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冬至了 。因为以前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一般都会赶在冬至节气前回家 。并且冬至节气这天,我们这里有吃面条的习惯,听说北方是吃饺子 。所以冬至节气还没到,大人们就开始念叨了,有些有经验的老农民,还会通过冬至节气这天预测冬季的冷暖,春季期间雨水是多还是少 。12月22日就要迎来24节气中的冬至节了,俗语“冬至交九,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是啥意思?答案来了!
冬至是我国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是用土圭观测太阳的变化规律,从而测定出了冬至 。冬至节气一直是排在24节气的首位,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有在冬至节气这天祭祀祖先的习俗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并且还称冬至节气为“亚岁”,可见这个节气的重要性 。

冬至日俗语 俗语“冬至交九

文章插图
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就要开始“数九”了 。所谓“数九”,就是把冬至节气当作是数九的第一天,以后每隔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之为“九”,经历过九个九天之后,寒冬也就过去了 。现在很多的小孩子都会唱一首童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就反映了数九寒天时气候的变化过程,这也是“冬至交九”的意思 。
在冬至节气这天,太阳会运行到黄经270°,这个时候太阳几乎是直射南回归线的 。所以在冬至节气这天,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而黑夜却是一年中最长的 。在冬至节气这天以后,它就要开始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也就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因此在北半球的白昼将会逐日增长,而夜晚就要逐日缩短了 。农谚所说的“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这个道理 。那俗语“一九二里半,二九五里多”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先来搞清楚,“一天长一线”的“一线”到底有多长 。在古代是没有时钟,也没有手表的,古人计时就是用土圭 。一个大石盘,中间有一根铁棒,然后石盘上面会有刻度 。就是通过观察铁棒落在石盘上刻度来判断时间的 。而这个一线的长度,用现在的时间概念来说,大约就是1分多钟 。
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而一九就是冬至这天到冬至后第九天 。因此一九二里半,是说一九过完了以后,白天就要长18分钟左右,这个时间人正常步行可以走二里半的路程 。等到了二九结束了,白天会长36分钟左右的时间,人就能多走五里多的路程 。古人不能准确的说出来冬至后,白天一天会长多久,但是却发现了其中的微妙变化,一九结束能多走二里半的路程,到了二九过完了,就能多走五里多的路程 。冬至节气快到了,你还知道哪些和冬至节气相关的农谚呢?欢迎补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