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坝观抵戏记答案 九牛坝观觝戏记


九牛坝观觝戏记-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觝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 。因设场于溪树之下 。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 。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咸停释而聚观焉 。

九牛坝观抵戏记答案 九牛坝观觝戏记

文章插图
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氏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 。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 。良久乃下 。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拜起如前仪 。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 。两足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 。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 。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
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 。乃接木为蹻,距地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 。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 。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 。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偃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 。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 。女下,妇索帕蒙双目为瞽者,番跃而登,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 。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 。
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之股栗,毛发竖,目炫晕,惴惴惟恐其倾坠 。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慄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 。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 。惨澹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乃至精熟,不失毫茫,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 。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 。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 。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 。庄所称僚之弄丸、庖丁之解牛、伛偻之承蜩、纪渻子之养鸡,推之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 。其神全也 。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 。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
其人为叟言:祖自河南来零陵,传业者三世,徒百余人,家有薄田,颇苦赋役,携其妇与妇之娣姒,兄之子,提抱之婴孩,糊其口于四方,赢则以供田赋 。所至江、浙、两粤、滇、黔、口外绝徼之地,皆步担,器具不外贷,谙草木之性,捃摭续食,亦以哺其儿 。叟视其人衣敝缊,飘泊羁穷,陶然有自乐之色 。群居甚和适,男女五六岁即授技,老而休焉,皆有以自给 。以道路为家,以戏为田,传授为世业 。其肌体为寒暑风雨冰雪之所顽,智意为跋涉艰远人情之所儆怵磨厉 。男妇老稚皆顽钝,儇敏机利,捷于猿猱,而其性旷然如麋鹿 。叟因之重有感矣 。
先生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 。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疾,然益知天地之大,物各遂其生成,稗稻并实,无偏颇也 。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门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视之,叟独以为有所用 。身老矣,不能事洴澼絖,亦安所得以试其不龟手之药,托空言以记之?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 。”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 。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 。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