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多肽类抗菌药物


多肽类药物(多肽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一、细菌分类补充内容(增加内容)

多肽类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多肽类抗菌药物

文章插图
G+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菌:大多数肠道菌及泌尿系统感染-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
厌氧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乳酸杆菌-口腔、阴道感染,难辨梭菌-伪膜性肠炎
沙门菌:伤寒、副伤寒、霍乱 。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增加内容)
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 。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作用于30S亚基)、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作用于50S亚基) 。
4.抑制核酸代谢:抑制RNA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如利福平;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DNA的复制如喹诺酮类 。
多肽类抗菌药物
概述
1.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杆菌肽和多黏菌素类 。
多肽类抗菌谱窄,抗菌活性强,属于杀菌剂,有肾毒性,主要用于多重耐药菌所致的重症感染 。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糖肽类:万古霉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