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提到张五郎 , 都会在前面加上翻坛倒峒 。
但大部分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请教了一些梅山法师 , 也是众口纷纭的多 , 成定论的少 。
检索众多书籍 , 有所得 , 今抛砖引玉 , 解释一下什么是翻坛倒峒 。

文章插图
昨天文章《调皮孩子都喊坛主吓咯 , 坛主到底是什么》说到:
古代的神龛分为上中下三层 , 上层是上坛 , 是‘天地国亲师位’ ,
中层是中坛 , 是空格 , 放香烛纸马 ,
下层就是下坛 , 张五郎、孟公等神位列在此 。
这个和翻坛有没有关系 , 还真有 , 请听我说来 。

文章插图
翻坛的由来
而在《倒路鬼 , 双手倒立 , 真相推理》一文中 , 我已经说过 , 张五郎其实是倒立的蚩尤 。
蚩尤本是与炎帝、黄帝驰名并列的大神 , 但因为最后争夺天下失败 , 以倒立之像逃过一劫 , 人虽存留 , 但毕竟失败了 , 而且倒立而生 , 是屈辱之事 , 所以蚩尤隐下真名 , 以倒立张五郎现世 。
蚩尤本是大神 , 变成了倒立的张五郎 , 就变成了不受皇权认可的正神 , 成了仅仅残部认可的小众神 。人倒立过来 , 像是翻跟斗 , 神位从上坛转到了下坛 , 所以叫翻坛 。

文章插图
倒峒由来
要弄明白倒峒的意思 , 首先要明白峒是什么 。
峒 , 是古代南方、西南少数民族 , 往往在山洞中居住 , 且举峒纯为一姓 , 保持氏族组织 , 因此对部分地区的村寨 , 泛称“峒”或“溪峒” 。
峒 , 壮语称“洛”、 “弄”或“垅”,侗语称“甘”,黎语称“贡” 。
原意是以河流、山岭为自然界限的峒场,有固定地域 。解放后已废除 。
各峒居民 , 被称为“峒蛮”、“峒人” 。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 。
【翻坛五昌 翻坛神张五郎】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 , 中原沦丧 , 宋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范围 , 于是向西南进发 , 这就有了历史有名的开梅山 。
但是因为崇山峻岭 , 打败容易 , 占领困难 , 宋朝采取了羁縻州的政策 , 大者称州 , 小者称县 , 又小者称峒 。

文章插图
于是有了 , 靖州 , 安化、新化、怀化、上峒梅山、中峒梅山、下峒梅山 。
至此 , 我们明白了 , 梅山子民也属于峒人的一支 , 因为信仰的张五郎是倒立的形象而别出一格 , 所以他人以倒峒独特称呼 , 而作为神灵的张五郎 , 有了倒峒张五郎的说法 。
加上前面翻坛的说法 , 便有了翻坛倒峒张五郎的全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