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江南区风水宝地 南宁五象岭风水宝地( 二 )


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编纂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援引《山海经》的描述而更进一步的细化了凤凰的栖息地: “凤凰生丹穴,丹穴,南方也 。今邕州溪峒高崖之上,人迹不至之处,乃有凤凰巢焉 。五色成章,大逾孔雀,如今所画,而头特大 。百鸟遇之,必环列而立 。其顶之冠常盛水 。雌雄更饭,未始下人间,南人谓之山凤凰 。”凤凰生于南方的丹穴山,在邕州(南宁)人迹不至的高崖之上才会筑巢 。凤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鸟遇之必然围绕站立 。头顶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轮流进食,从不接近人间 。还有记录,凤凰在两江地区的深林筑巢,产卵以后,雄凤用木枝混合桃胶,将雌凰封闭在巢穴里,只留下一个很小的气孔 。然后雄凤寻找食物饲养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盖,得不到食物就会封堵孔洞将雌凰窒息而死 。南方的土人称之为“山凤凰” 。《岭外代答》是关于凤凰确切栖息地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记载,详细指出邕州(南宁)溪峒地区为凤凰栖息地 。

南宁江南区风水宝地 南宁五象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宋代广南西路邕州范围
邕州是古代南宁在唐宋时期的称谓,但唐宋时期的邕州不单指如今的南宁市,唐宋时期的邕州管辖范围为左右两江(又称为左右两溪,所含区域称为溪峒)上游区域,包含今天广西的西部大部分地区,有河池、百色、崇左和防城港等地以及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唐代时的邕州作为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又称邕府、邕管,为岭南五管之一,建置于乾封二年(667年),下辖横州、澄州、宾州等10个正州以及近30个羁縻州 。而在宋代,据《宋史》中记载,邕州:永宁郡,开宝五年(972年),辖五个寨,四十四个羁縻州,十一个洞(洞通“峒”,为宋朝时期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隋书·南蛮传》载,俚、僚 “随山洞而居”,呼作“峒人”) 。可以看到彼时的邕州是指很大的一片区域 。宋人的《岭外代答》已明确指出,邕州(南宁)就是凤凰的故乡 。
南宁江南区风水宝地 南宁五象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红腹锦鸡
如今一般的普遍认为,凤凰的原型是红腹锦鸡(俗称金鸡),《山海经》中最初关于凤凰的记载和锦鸡很像 。红腹锦鸡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野生雉类,身上有红、橙、黄、绿、蓝等鲜艳多彩的羽毛,体长60至110厘米,尾巴长40厘米 。锦鸡喜欢栖息在海拔2km~4km的山地中或者人迹罕至的山坡中 。
南宁江南区风水宝地 南宁五象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红腹锦鸡
据清朝嘉庆年间的地方志《广西通志》记载:“山凤凰,即锦鸡”,“凤凰生丹穴,丹穴南方也 。今邕州溪峒高涯之上,人迹不至处,乃有凤凰巢焉 。五色成章……南人谓之山凤凰” 。据考查广西苗族地区把白腹锦鸡称为“山凤凰” 。红腹锦鸡是典型的山地森林雉类,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如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等地,且在陕西省宝鸡市附近的秦岭山脉为多,该地便以“宝鸡”命名 。它们常出没于海拔800~1600m的亚热带阔叶林地带,喜独居,夜间喜欢栖居于针叶林的树枝上;白天喜欢在地面活动、觅食;受惊时,亦会急飞上树隐没 。
南宁江南区风水宝地 南宁五象岭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红腹锦鸡
中国最早的鸟类文献《禽经》中也记载:“腹有采文曰锦鸡 。状如鸠鸽,膺(胸部)前五色如孔雀羽 。出南诏越山中,岁采捕之,为王冠服之饰 。“锦鸡的羽色艳丽,很早就用于装饰,受到世人喜爱 。
红腹锦鸡作为凤凰的原型,从野外多见的一种野生雉类,经过几千的推崇和幻化,再加上其他鸟类的特殊形象(如孔雀的尾羽等),逐步形成了如今多彩多姿的神话形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