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邕州(南宁)和凤凰的最早渊源记载于唐代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新五代史·世家·南汉世家》中记载:唐朝末年,刘隐任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死后,其弟刘?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后改为汉,史称南汉 。刘?生有十九子,刘?死后其第四子刘晟夺位称帝 。第八子刘弘泽最初被封为镇王,为建武军节度使,镇守邕州(广西南宁) 。在邕州执政期间,刘弘泽勤政爱民,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乾和二年(944年),邕州城出现了一对凤凰,百姓无不啧啧称奇,认为是天降祥瑞 。消息传到了广州兴王府,在当时的南汉皇帝刘晟看来,这无疑是八弟即将称帝的征兆,这还得了 。于是刘晟专程派人将一壶毒酒从广州送到邕州,暗地里毒杀了八弟刘弘泽,对外则宣称是暴毙 。兄弟阋于墙,心狠手辣的刘晟为了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先后杀光了所有同胞兄弟和其儿女 。这就是凤凰出现在邕州(南宁)的最早有记载的背景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
《赤雅》是明代邝露编著的民间文学作品,被誉为明代《山海经》 。其主体是先秦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邝露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它是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 。《赤雅》中关于凤凰的记载有:
邕州凤
南汉时,邕州有六凤凰,高五尺,金冠五彩,飞入城中,众鸟朝之 。文若布锦,其鸣节节足足 。薛道衡文:"足足怀仁,般般扰义 。"般般,麒麟足状 。二语之奇,亦文笔之鸣凤也 。
两江鸣凤
鸣凤如孔雀,绀碧 。头上彩毫,光逾掣电 。冠上垂二弱骨,长一尺五寸 。鸣声清越如萧笙,能变曲,妙合宫商 。间出两江溪洞中 。予谓绿含即紫鸾,鸣凤即青鸟也 。凤皇出于丹穴,岂不信然!
《赤雅》一书亦明确记载了邕州(南宁)和左右两江地区与凤凰之缘 。

文章插图
青秀山
南宁市市区内的5A级景区青秀山,地处南宁盆地内,濒临南宁的母亲河邕江,是整个南宁城的绿肺 。青秀山是南宁北部大明山山脉顺延下来的高峰山脉的在南宁盆地的余脉山岭,整个青秀山山脉就像一只挥舞翅膀的凤凰,因此亦称凤凰岭,其中青秀山龙象塔就坐落在凤翅岭上 。

文章插图
青秀山龙象塔
龙象塔又名青山塔,是青秀山的标志 。位于邕江河岸的青秀山之巅,亦是南宁的地标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时任吏部左侍郎的南宁籍进士肖云举所建 。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意,故命名为“龙象塔” 。海拔204米,高十多丈,八角九层,重檐砖结构 。原塔高挺耸立,有十余丈高,塔为八角形,九级重檐 。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龙象塔被雷击塌顶端两层,一直未能修复 。193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恐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导航目标而将塔拆除,从此在青秀山凤翅岭上屹立了数百年的龙象塔彻底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1985年,南宁市政府为了恢复青秀山风景区,参照桂平东塔的明代风格,在原塔的基础上重建了龙象塔 。重建后的龙象塔外形仍为八角形,九层,为砖混结构 。塔高52.35米,宽12米,绿色琉璃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 。站在塔顶,鸟瞰邕江两岸,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
- 楼顶放公鸡风水 鸡的风水宝地
- 金钱树用什么颜色的盆风水好 架上金盆风水宝地
- 猴子风水宝地图片 猴子抱桃风水宝地图片
- 风水宝地图片 杨救贫手抄本风水宝地图形
- 农村祖坟风水宝地的特征
- 风水宝地口诀 前面有池塘的风水宝地
- 贵州风水宝地 贵阳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凤凰山风水宝地 朱家风水宝地
- 岑溪风水宝地留题口诀 玉林各乡镇风水留题地
- 风水宝地图解 最吉风水宝地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