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落叶满空山 落叶满空山 空山无人


导言:落叶满空山 , 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 , 水流花开;万古长空 , 一朝风月 。这是禅宗的三境界 。曾国藩一生立志做圣贤 , 做圣贤需要达到什么境界呢?
曾国藩的《挺经》中 , 提到了修行的四大境界 , 曾国藩做到了其中三种 , 却用了 一生 , 非常不容易 。哪四种境界呢?

秋风落叶满空山 落叶满空山 空山无人

文章插图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 , 而可达睦德者 , 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已而生睿智 , 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 , 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 , 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 , 陶白苏陆之趣也 。自恨少壮不知努力 , 老年常多悔惧 , 于古人心境 , 不能领取一二 。反复寻思 , 叹喟无已 。——曾国藩《挺经》
古今圣贤先哲们的胸怀都极其宽广 , 他们所达到的至圣大德境界 , 大约有四种 。
一是二程(程颢和程颐)所说的:诚恳谦恭 , 注重自身修为而萌生出聪明睿智 。
二是子思的遗训:诚恳到了极点以致感动神灵 , 进而达到可预知未来的效果 。
三是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等所说的:安于贫穷的境遇 , 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标准 , 则身体健康 , 面色红润 。
四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 吟咏诗赋 , 因而意态闲适 , 神色恬然 。
我常常悔恨自己年少时不知道努力 , 到老来就常有悔惧之意 , 对于古圣先贤们的心境情态 , 不能领略一二 。所以我只能反复寻思揣摩 , 叹息感喟不已 。
当下很多有人都讲究修行 , 那么 , 人的修为要达到什么境界呢?
曾国藩总结了修为的四种境界 , 并拿先贤做了标准 。这四种境界 , 仔细想来 , 真是没有一个容易的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

秋风落叶满空山 落叶满空山 空山无人

文章插图
诚恳谦恭之境
二程 ,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 程颢和程颐 。在修身方面 , 二人主张“正心诚意” , 认为对世间万物以诚恳谦恭之心对待 , 人也会变得睿智 。
子思 , 孔子的嫡孙 , 诚恳至极就能感动神灵可知未来 , 很唯心 。不过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 , 这话不错 , 人际关系会变得相对简单 。
不管是二程还是子思的境界 , 其实就是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 这不仅是做人的原则 , 也是做事、建功立业应该秉持的态度 。

秋风落叶满空山 落叶满空山 空山无人

文章插图
安贫乐道之境
自古以来安贫乐道就是很多文人墨客的人生准则、处世之道 。现在也有这样的人 , 物质生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追求 , 但是他们坚持某方面的爱好、追求或者信仰 , 如痴如醉 。
这类人可以说活得热气腾腾 , 好像他们的人生和生活中没有挫折和不快 , 沉浸在一个别人看不懂的世界 。
悠闲山水之境
陶渊明、白居易、苏轼 , 这几个名字在一起 , 不由自主地让我们想到很多的山水田园诗 。对这几个人 , 大家也是了解最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