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的养殖技术 三文鱼养殖技术视频( 二 )


6、水质管理:饲养期间要保持池水清新 , 定期排污 , 经常换水 , 换水次数及换水量视水温、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 , 用鼓风机不间断向池水增氧 , 只有在投喂饵料时停止供气 , 池水溶氧保持8毫克/升以上 。
三文鱼疾病防治
1、传染性胰脏坏死症
【发病症状】病鱼鳃色淡、贫血 , 前腹部膨胀 , 消化道无饵 , 含透明白色粘液 , 肝脏白色或充血 , 幽门垂出现凝血块 , 主要危害开食2~4周稚鱼 。
【防治方法】因病毒深入卵内部 , 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 应避免购入带病毒的发眼卵、稚鱼和亲鱼 , 通常在8吧以下不发病 , 所以在低水温下把三文鱼稚鱼饲育到5克左右具有抵抗力时 , 可减轻病害 , 加强对鱼池和用具的消毒 , 常用消毒剂有稀释200~500倍的福尔马林或煤酚皂液 。
2、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发病症状】病鱼眼球突出 , 贫血 , 体腔有恶臭的微黄液 , 鳃丝或胸鳍基部皮肤出血 , 肝呈棕灰色 , 肾肿胀 , 肌肉水肿 , 肠呈红色 , 主要危害5厘米的幼鱼至300克成鱼 。
【防治方法】出现病症 , 立即隔离 , 避免高密度饲养和饱食 , 增喂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饲料 , 该病毒在卵表面 , 用8毫克/升的聚乙烯吡咯酮碘水溶液浸泡鱼卵5分钟即可杀死该病毒 。
3、细菌性鳃病
【发病症状】病鱼鳃部分泌异常粘液 , 局部褪色 , 严重时菌体覆盖整个鳃表面 , 鳃丝粘连成棒状 , 丧失正常机能 。
【防治方法】用1:2000的硫酸铜溶液洗浴30秒 , 1:10000硫酸铜溶液洗浴5分钟 , 1毫克/升呋喃剂洗浴1小时 , 第1天每公斤体重200毫克 , 第2~4天150毫克 , 结合0.8~1毫克/升孔雀石绿洗浴40~60分钟 。
4、烂鳍病
【发病症状】病鱼先是背鳍、尾鳍或胸鳍外缘的上皮增生变白 , 逐渐向基部扩展 , 最后崩溃、鳍条露出 。
【防治方法】1:2000硫酸铜溶液洗浴30秒01毫克/升呋喃剂洗浴1小时 , 每公斤体重投喂磺胺类药0.1克或呋喃唑酮在饲料中按1%混合 , 连续给药4天 。
5、弧菌病症状
【发病症状】病鱼眼球突出、白浊、出血 。肌肉出现出血性、火伤状患部、肿胀、糜烂、坏死 , 体表、鳍基部、口腔、肛门出血 , 肠管充血、发炎 , 肝脏血斑、脾脏肥大、肾脏肿胀 。
【防治方法】磺胺类药物拌喂 , 每公斤体重给药75~100毫克 , 连续1周 , 第1天药量加倍 。呋喃唑酮在饲料中按0.1%混合投喂1周 。
6、疖疮病
【发病症状】病鱼皮下或肌肉组织出现半球状出血性患部 , 多者数个 , 直径达3厘米 , 病情发展 , 患部崩溃、溃疡、糜烂 , 稚鱼出现小红点 , 胸鳍、腹鳍基部出血 , 肛门扩张、出血 , 肠管发炎 , 肝脏、肾脏、脾脏肿胀 。
【防治方法】磺胺类药物拌喂 , 每公斤体重第1天200毫克 , 第2~7天减半 , 抗生素每公斤体重80毫克 , 连续1周 。呋喃剂每公斤体重5毫克 , 连续1周 。
7、水霉菌病
【发病症状】水霉菌病由鳍棘和体表的小斑点扩大蔓延成绵毛状 , 进而患部肌肉溃烂、坏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