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行政诉讼的延期出判决

1、如何应对行政诉讼的延期出判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 ,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2、行政诉讼的意义是什么内容是什么1、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规定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及其在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诉讼是一种诉讼程序法 , 主要是确定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
2、从学理上说,行政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 狭义上的行政诉讼法也称形式意义上的行政诉讼法 , 特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具有专门,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通常被称为,民告官 。
3、广义的行政诉讼法也称实质意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凡是在内容上属于规定行政诉讼问题的法律规范 无论其形式如何均属于行政诉讼法的范围 。
3、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
4、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
6、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
7、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
8、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
9、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
【如何应对行政诉讼的延期出判决】10、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
4、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原告的主体资格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二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 ,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
5、行政诉讼的时效为多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 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