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门帮人写稿的吗 一些人写稿( 二 )


是否有五G 。
古话说得对,
老大徒伤悲 。
我以自己半年多头条感受回答:
一,从没打算写作挣钱 。先是说水平有限,文章换不得钱来,更主要是为钱写作太累 。我想玩,想开心 。
二,也不为获更多读者而写作 。自己入头条主要是兴趣,宅家无事找事干,度时光,解寂寞,捡知识,赏佳作 。当然,有更多读者更好,彼此交流学习 。因此我不赞成”写作不挣钱,只图获更多读者″的说法 。没人给钱,没有读者,我会照样写作玩头条,自己欣赏,留作纪念也好 。
我目前的情况就如题主所说,入駐头条已经三年,在”问答”写楹联,诗歌,散文等,己发布了六千多篇次,共获得了二十八万赞,其中有近六百篇被头条推荐至首页 。看起来三年的成绩还过得去,就是没净到钱,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夜以继日地写回答,写散文,兴趣依然不减 。要问为什么?有两个原因:
一,有人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死时应留下被他生命更长久的东西”,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我已年过七十,从小酷爱文学,十四岁便开始在县报,陕西曰报,西安晚报,华商报,陕西农民报”等零星发表短诗,散文 。起步晚于陈忠实,早于贾平凹,一九七三年我的长篇散文发于陕报时,贾还在西大读书 。文革中因写作成了打击对象,加之多种原因停笔,但爱好文学的兴趣从未泯灭,中断四十年后回到了老家,有了充足的时间,便又拿起笔,只有一个目地,把自已集累了一辈子的知识和大家分享,虽然不净钱,但心情很好 。
二,自已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耳不聋,眼不花,在身体条件还可以的情况下,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与读者互动分享,发挥一下余热,身心愉悦,更有益于健康 。
去年的成绩是,除了在头条写作外,还和叔父主编出版了《张氏族谱》,约二十万字 。印行了一千册 。
今年的成绩是,和乡友靳吉军等编写出版了《康中村史》,十五万字,印行了一千册 。
以上回答便是我虽然沒有稿费,但还是认真写稿的真实原因 。
没有稿费也热衷于文学写作,这是为什么?对此,我想结合自己文学写作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 。
我是上初中时开始爱好上文学的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一次,学校在组织学生春游后,语文老师佈置同年级的学生每人写一篇游记,没想到的是,我的这篇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同年级的十二个班进行了讲解和分析 。没过多久,又有一篇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一下点燃了我对文学写作的热情 。
后来,我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去上学,到了新学校,发现学校的文学氛围十分浓厚 。不久,学校举办了一次《红五月征文》活动,组委会在众多的稿件中评选出了十一篇一等奖作品,我投的两篇(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居然都被选为一等奖 。接着我就开始尝试给报纸投稿,我给当地的《嫩江日报》投了几次稿后如石沉大海,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嫩江日报》的来函,拆开一看,内有一张采用通知书,两份报纸,我的一首短诗被采用了,报纸迅速在班里传开了 。没过几天,一張六元钱的汇款单到了我手里,这是我人生中得到的第一笔稿费,在当时足够我半个月的生活费 。
参加工作后,我从事了多年的工会工作,因为我分管企业文化工作,这也为我的爱好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先后组织了厂文学创作组,集邮兴趣小组等 。记得成立厂文学创作组的通知刚刚发出,就有三十多人报名参加,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每周活动一次,经常在一起交流写作心得和体会,对如何进行文学创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这个时期,我的稿件分别被省、地、市一些报刋采用 。当时是纸媒时代,一张报纸只有四分之一版面为文艺副刋,有的一周才拿出一个版面作为文艺副刋,文学杂志大多是月刋,少数为半月刋 。稿费也不高,一篇散文诗只有八至十元稿费,一篇短篇小说是二十元左右,这在现在看来真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月工资不到五十元的情况下,也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我大多都用在购买书籍上了 。这里,我更想说说文学创作组的成员们,他们对文学写作的爱好那种不放弃的精神真的令我敬佩,因为他们之中有人也在不断的投稿,除有一人被采用过,其他人都没有被采用过,但这並没有影响他们的写作热情,每次活动都照常按时参加,並把自己的习作拿到会上供大家讨论分折 。有的就一直没有投过稿,按他们的话说:参加创作小组就是喜欢文学,为了提高文学素养,陶治情操 。后来,厂宣传部创刋了厂报,每期开辟一个专页作为文艺副刋,没有稿费,文学创作组成员终于有了自己发挥的园地,大家经常为自己的稿件能被变成铅字而高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