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露美丽而悲惨的一生( 三 )


1954年,一部名为《穿粉红紧身衣的女郎》的电影拉开了梦露与福克斯较量的帷幕 。
单听名字,就知道这又是一部需要梦露卖弄风情的电影 。这一次,梦露要向世人证明,她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的人,而非一件摆在橱柜里出卖美貌的商品 。
她拒绝出演该片,即便公司将其停职停薪,她也不为所动 。随后,她与公司解除合约,飞往纽约,成立“玛丽莲·梦露制片中心” 。
刚到纽约时的玛丽莲·梦露
在纽约,她上表演课、艺术课,参观博物馆,看书,结识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好莱坞的一切似乎与她无关了 。
玛丽莲·梦露很爱看书,她最爱的书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她轻松、自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她不再是公司出售的商品,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鲜活的生命 。
梦露还加入了李·斯特拉斯伯格创立的演员工作室,潜心学习表演 。尽管她已经是大明星,但她还是和普通人一样,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
认真听课的玛丽莲·梦露
某天,梦露上完课,和朋友去街角的咖啡厅喝咖啡,对面的大厦挂着她在电影《七年之痒》中捂住裙角的巨幅海报 。
她看了,不禁自嘲:“瞧,他们看到我的就是这些 。”
《七年之痒》中玛丽莲·梦露的经典镜头
海报中的那个女孩,满脸娇羞,裙角飞扬,吸引着每一个行人的目光 。
可她偏偏不喜欢 。正如亚瑟·米勒所言:
她是一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争着想拉下她衣服的人群朗诵诗句 。
然而,梦露终究是属于舞台的 。
《七年之痒》的成功使福克斯看到了梦露的巨大魅力和号召力,考虑到梦露的商业价值,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与梦露签约 。只是这一次,他们给予了梦露导演和剧本的选择权 。
时隔14个月,梦露重返好莱坞,和多年前彷徨迷茫的小女孩不一样,这一次的梦露,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
回归后的第一部戏是《巴士站》 。
在这部戏中,梦露将自己在表演工作室中所学付诸实践 。她要把生活中所经历的绝望、孤独、精神迷茫和内心痛苦都挖掘出来,并暴露在这部戏中 。
《巴士站》电影截图
电影上映后,梦露的表演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
曾经抨击她只会卖弄风情、毫无演技的影评人开始纷纷夸她是表演的天才,赞扬她对人物的理解和表演的深度 。
然而,这样的表演对梦露造成的伤害也是无法想象的 。
每一次拍摄,她都不得不重新去面对童年时期的诺玛·简,那个孤独的小女孩,被忽视,被遗弃,甚至被性侵 。
一次又一次面对内心的痛苦、恐惧,终于触发了梦露身体里那颗一直埋藏的定时炸弹……
梦露的家族有遗传性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她的外祖父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自杀,她的外祖母和母亲因严重的精神疾病住进了精神病院 。
如今,梦露的身上也开始出现和她外祖母、母亲一样的症状,脑海里似乎总有个人在哭喊,她无法入睡,只能服用大量的安眠药和镇定剂 。
与此同时,两次流产、日渐崩塌的婚姻,使梦露陷入更大的精神崩溃,她越来越依赖药物,与精神医生的会面从一周一次增加到一周三次 。
拍摄《热情似火》时,梦露因不小心服用了过量安眠药被送入医院抢救,她的丈夫非但不心疼,反而觉得梦露让他丢脸 。
尽管梦露尝试努力去修复婚姻的裂痕,但现实却是,一道接一道的裂痕不断出现,终究使她的婚姻变得支离破碎 。
1961年,梦露再度离婚 。她的抑郁症更加严重了,需要每天看医生 。一头金发也变得干枯,每次出行都需要戴上假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