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购福利优惠券怎么使用( 二 )


2、消费力度低:通过优惠券的发放提高消费的力度,由单品的价格引导消费,在购买商品后,可获得另一个商品的折扣型优惠券 。
3、长时间未消费:通过优惠券的发放唤醒消费者,提供单品的大额立减优惠券,引导其消费 。
4、复购的特定性因素:
使用门槛:满足消费X金额可以使用、购买X件商品可以使用;
【看购福利优惠券怎么使用】限时使用:通过限时的方式,才能产生更好的提醒作用,增强用户的引导效果;
串联使用:多个商品之间的串联,由商品A的消费,引导到商品B的消费 。
三、提高客单
我们去购买一件售价50元的商品时,发现有张满70元减10元的优惠券,最终再次加购了超20元的商品,以此来达到满减的条件 。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是想让自身的利益能够大于付出的成本,而这里的成本是来自于经济成本以及时间精力的潜在成本 。
自身利益-付出成本(经济成本 时间精力成本)=价值感知
自身的利益与付出的成本,差异值越大,那么价值感知就越高,对于用户的成交意向也就越高,反之成交意向就越低 。
在没有优惠券的情况下,用户所能够感知到的价值是50元,在没有其他利益的情况下,用户所付出的成本就是50元,这就意味着用户需要付出50元,购买价值50元的商品 。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任何利益上的感知的,最终只有对这件商品产生需求才会进行购买 。
在有优惠券的情况下,用户所能够感知到的价值是50元,若存在满70减10元的优惠券,可以将支付成本降低到了40元 。
获取优惠券的成本为20元,最终付出成本为60元,让消费者感知产生赚了10元,优惠券是在用户原有核心价值的基础之上,减低用户的付出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 。
为了赚这10块钱,用户愿意多花费20元购买一些原本没有购买需求的商品 。
影响用户产生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购买需求:只有在用户有购买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对用户的消费施加干预影响;
价格实惠:是否满足用户购买的心理价位;
性价比高:价格低,又能买到质量好的商品;
不买亏损:性价比好,价格又实惠,不买就缺失了这个机会;
买了开心:买了之后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让自己获得满足感 。
每个人所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一个自己的价格认知,也就是 “价格承受范围” 。
假设:一件商品的进价为50元,零售价为80元,但是不同的用户所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都是不一样的 。
在100个人里面,可能有40个人觉得是合理的,另外60个人觉得价格太高了,60元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
不可能每次的定价都满足于所有的用户,但也不能错失成交的机会,所以我们是希望能够让不同的用户,在他们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进行售卖 。
在经济学上称之为 “价格歧视”,指的是价格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的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 。
让40个觉得合理的用户,继续以80元零售价购买,另外60个人觉得80元不合理的,通过发放优惠券的方式,降低价格满足他们所能承受的价格范畴 。
说到这里,可能你们会认为对于那40个人太不公平了,但是既然他们能够去接受80元的范畴,可能不会为了花时间去获得优惠券,因为获取优惠券,或者使用优惠券,其实都是有特定的条件因素 。
他们宁愿多花钱,也不愿意花时间,同时他们也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些优惠券,对于这些优惠券的重视程度可能就没这么高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