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术的护理技术维护流程 PICC置管术的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PICC置管术的护理)
一、概述: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 。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 。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

picc置管术的护理技术维护流程 PICC置管术的护理

文章插图
二、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
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
2、减少渗漏、感染
3、减少穿刺的痛苦 。
三、PICC的置管
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
3、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
四、置管后的护理
1、观察:第一个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观察伤口情况 。)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
五、PICC的冲管方法
1、目的: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阻塞 。
2、原则:1)治疗结束,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
3)须弃去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
六、冲管的方法
1、冲管时最后0.5ML要边推边退针 。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
七、导管阻塞的处理
1、外部因素:是否打折,扭曲、体位等 。
2、内部因素:
1)导管定位是否正确
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
3)不可使用暴力、导丝来清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血凝块栓塞 。
八、病人的指导
1、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 。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24小时不湿水 。
2、冲凉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及时更换 。
3、学会自我观察针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
4、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并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做脉冲式冲管一次 。
5、导管维护和使用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
PICC置管术的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 。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
1方法:
经肘部静脉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按预先测量的长度修剪导管并妥善固定,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文化水平 。选择无禁忌证的患者留置PICC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 。向患者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
2.2术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暴露需要充分,嘱患者在置管过程中不要活动,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