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腐病发病原因 豌豆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豌豆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 , 种植范围极广 , 而在豌豆幼苗期易发生基腐病 , 会造成幼苗生长缓慢、折倒逐渐死亡 , 危害较大 。那么对于豌豆基腐病该怎么防治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
1、发生症状
豌豆基腐病又叫豌豆苗立枯病 , 主要发生在豌豆的幼苗期 , 会危害豌豆的种子和幼苗 , 种子受害后在出苗前会引起烂种 。幼苗患病后茎基部或根颈处会出现缢缩、腐烂 , 病部褐色至红褐色 , 子叶上病斑近圆形 , 呈红褐色 。茎基部或根颈部产生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 , 或病斑会逐渐凹陷 , 当扩展到绕茎一周后 , 病部收缩或者龟裂 , 导致幼苗生长缓慢折倒或者逐渐枯死 , 湿度较大时还会长出浅褐色蛛丝状霉 。

豌豆根腐病发病原因 豌豆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2、发生规律
豌豆基腐病病原一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 而且可以在土壤中腐生2-3年 , 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 , 还能通过浇水和农事操作传播 。基腐病病菌在13-42度之间都能繁殖 , 最适宜温度在24度 , 另外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或者反季节栽培都极易诱发此病 。
3、预防措施
豌豆忌连作 , 应该和非豆科作为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 这样能减少地块中病原基数 , 降低发病的可能性 。在种植时应该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 同时闲置排水良好、向阳的场地育苗 , 采用无病土作床土 , 如用旧畦育苗 , 床土要充分翻晒 。在定植前要铲除扦插作物和杂草 , 土壤深翻晒白或淹水3~4天 , 能消灭潜藏在土壤中的虫蛹 , 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 。整地时可以每亩撒施生石灰600-750公斤 , 调整土壤pH值预防土传病害 。在栽培时发现病株应该及时拔除 , 或者摘除患病部位 , 带出田间处理 。
4、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以淋施甲基立枯磷乳油、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恶霉灵进行防治 , 而当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混合发生时 , 可以用普力克、福美双视病情每隔7-10天防治一次 , 连续防治2-3次 。
以上是豌豆基腐病的防治方法介绍 , 希望能帮助到你 , 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 敬请关注我们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