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我们历史源远流长 , 文化博大精深 , 除了享誉世界的诗词歌赋之外 , 还有很多语言的魅力都受到不少人的喜欢 , 特别是一些成语 , 谚语、歇后语的背后都有很多教育意义 , 惊醒我们世人 , 这些成语都是有一些典故在其中的 , 一个漫长的故事浓缩成了四个字 , 非常有教育作用 。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正经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 而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俗话 , 这些俗话尽管不登大雅之堂 , 但也有非常深刻的教育作用 , 是先人用无数经验教训得到来的 。一人不进庙 , 二人不观井 , 三人不抱树 , 后面还有一句是独坐莫凭栏 ,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样说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每一句话都是古人用血的教训说出来的 , 第一句“一人不进庙 。”说的是古时候社会治安不够良好 , 很多偏远的地方官府都不能顾及 , 所以就滋生了很多凶徒 , 逃犯 , 强盗 , 这些人往往会藏在一些偏僻废弃的庙宇里 , 此外还有一些出家人心术不正 。所以一个人进庙的话往往可能会遭遇不测 , 在唐朝时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 得到了血淋淋的教训 , 所以就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 一个人进庙 , 到现在也非常有作用 , 一个人赶路的时候 , 一些偏僻来路不明的店铺最好就不要进去了 。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

文章插图
第二句“二人不看井” , 所谓二人不看井 , 因为井口狭小 , 万一有人掉进去了 , 就只能靠另外一个人才能爬上来 , 而万一对方心有歹意 , 那最终就会害死自己 。这句话来源于古代两个进京赶考的秀才 , 因为两人是同乡 , 便一同出发 , 只是路上盘缠都差不多花光了 , 看到一口井就想休息一下 , 打水喝 。可其中一位秀才却把另外一位推进了井里 , 然后拿着对方的盘缠就走了 , 还减少了竞争对手 , 现场只有两个人 , 被人发现也已经过了很久了 。这句话到现在都还适用 。
第三句“三人不抱树” , 不抱树 , 说的并不是真的抱着一颗树 , 而是抬树 , 抬树都抬在肩膀上 , 如果两人想要加害一个人 , 就让对方抬前面 , 中间的就往后走 , 来到后面的那个人那里 , 这时候树的大部分重量都会压在第一个人身上 , 如果更是心有歹意 , 只要后面两人同时换边 , 就很容易把前方的人压倒 , 害了第一人 。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 说的是独自一人坐的时候不要靠在栏杆上 , 到处都没有人 , 万一栏杆被做了手脚 , 就很有可能害了自己 , 这个故事的来源是一个人 , 被人嫉妒 , 他每天晚上都会坐在栏杆上休息 , 嫉妒他的那个人就在栏杆上做了手脚 , 这个个晚上来休息的时候 , 栏杆出现问题 , 他就这样掉一下子就翻到了池塘里 , 而且还没有人来救自己 。这话的意思就是在现在社会 , 最好不要一个人做一些很关键很隐私的事 , 万一被做了手脚 , 自己水洗都不清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