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刚的字 翟志刚的翟怎么读


中国人的汉字,文字的形状有道理,文字的读音也有它的内涵 。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用来认字读书的,更是通过汉字还懂事明理的 。
今日汉字主角:稚、雉、翟
“稚”字读音为“zhì”,左边是禾苗的“禾”,指植物的幼苗 。庄稼还没有成熟结果之前就叫“稚” 。

翟志刚的字 翟志刚的翟怎么读

文章插图
“隹”为短尾小鸟,堪比幼鸟,禾苗初长时苗短叶小,于是用“隹”表短小之意,兼表读音 。所以人们对幼小的表达为“幼稚”,幼小的禾苗多嫩绿,也称为稚嫩 。
今天我们常形容某人做事幼稚,就因其为人处世像幼小的孩子,不够成熟 。
“雉”字读音也为“zhì”,左边加了一个箭矢的“矢”,它本意指的是野鸡——雉鸡 。至于这个字,古人为什么这么造?用“隹”和“矢”组合成“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
野鸡是古人打猎常捕获的猎物,须以箭矢射猎,所以左边用一个箭矢来表示 。
且野鸡有长长的鸡翎,像箭矢一般,它脚爪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善于藏匿,难以捉到 。所以你跑是跑不过它的,必以箭矢射猎 。
雉鸡受到惊吓时就在地上疾速奔跑,拖着长长的尾巴像带着箭矢飞跑的样子 。但它的飞行能力较低,从一处飞到另一处落下,就像箭矢掷出去,而非射出去,没多远就掉落了 。
“翟”字有两个读音,当姓氏用时今天定音为“zhái”,与“隹 zhuī”音近;当指野鸡时读音为“dí”,墨子名翟—墨翟,此处不能念成墨翟(zhái) 。
“翟”的本意也是指野鸡,它是一种羽毛更长更硬的野鸡,比“雉”更漂亮 。
字形上部的“羽”字,表示一对翅膀,主要突出它羽翅的特点,长而美丽,仍旧是一只野鸡,但又不是一般的野鸡 。(如此看来,历史上的吕公给女儿取名“吕雉”也是有深意的呢~)
传说中“凤”的原型就是它
【翟志刚的字 翟志刚的翟怎么读】传说,上古时期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 。
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 。古人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古代乐舞者多执翟羽舞动,《诗经·邶风·简兮》云:“右手秉翟 。”
在春秋时期,中原就有翟国,据说是狄人的部落,故被认为是早期的“狄”字 。
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 。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 。
《国语注》中记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族名为姓——翟(“翟”音狄)姓 。
今天“狄”也是一个姓,古时指北方少数民族为“戎狄”,如此一来“翟”与“狄”二者应有一定的渊源,具体详述在遇到“狄”时再说 。
关于读音的变化,主要因地域发音的差异 。“zh”在今天的读音划分中为“塞擦音中的清音不送气,舌尖后音”,“d”为“塞音中的清音不送气,舌尖中音”,二者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是很接近 。
古人口口相传时因不同地域人们的发音习惯不同,而产生变化,多有北方读“dí”,南方读“zhái”一说 。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欢迎和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