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儿的育儿方式英语 蔡美儿的育儿方式( 三 )


后来 , 老师还告诉朱贲兰 , 在孩子面前 , 她应该说“老师说得对 , 妈妈也会这样做” 。
虽然朱贲兰对此仍有所质疑 , 但她没有再干涉老师的教育方式 , 莱尼在“中式教育”中顺利成长 。
一段时间后 , 朱贲兰发现了莱尼身上的变化 , 他开始愿意吃鸡蛋 , 会主动完成作业 , 晚上自己收拾好书包、早上去幼儿园时还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这一切都显示出莱尼的自立能力和对规则的尊重感已经越来越强 , 虽然朱贲兰仍旧认为这是由于儿子已经学会了“服从权威” , 但她也开始享受这种“服从”所带来的好处——莱尼变得更加自律 , 学习成绩也不错 。
而且 , 莱尼并没有因为在学校里遵守规矩而变得“盲目服从” , 朱贲兰发现莱尼会说“老师也不是都对 , 她也会撒谎” , 这让她感到一丝安慰 。
“兴趣第一”还是“努力带来成功”?
除此之外 , 朱贲兰发现“中式教育”与西方还有另外一处巨大的差别 , 那就是西方教育似乎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认为孩子的天赋能力更为重要 , 而在中国 , 老师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是“不够努力” 。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教育的差距 , 朱贲兰曾对中国和美国的学校进行实地走访 , 在此过程中 , 她发现中西方的教育从师资力量、授课方式到课堂氛围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
例如 , 在中国 , 学校老师都有自己教授的科目 , 数学老师不会去代班教英语 , 语文老师也不会代班去教物理;但在美国 , 一些老师会同时负责2-3门课的教学 , 并不会只专注于一门学科 。
例如 , 在中国课堂上 , 老师们大多数时候都专注于讲课 , 将更多的知识点灌输给孩子 , 很注重学习效率 , 学习氛围浓厚且严肃;但在美国 , 老师们会更多采用小组讨论、“一对一互动”等多种形式授课 ,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 氛围相对轻松 , 但教授的知识也更浅显 。
例如 , 在中国 , 老师们大多认为孩子的努力更重要 , 他们大多会将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归咎于“不够努力” , 中国老师致力于告诉学生努力就会通向成功;
而在美国 , 老师们却会将一些孩子的成绩不佳归咎于他“对此不感兴趣”或“没有天赋”甚至是“智商差异” , 鼓励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 。
在经过了调研之后 , 朱贲兰认为 , 中西方的教育都是有利有弊的 。一方面 , 她十分欣赏“中式教育”中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 她认为正是因为“中式教育”中“天才在于勤奋”的观念 , 让中国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选择“迎难而上” , 而非以天赋为由逃避 。
而且 , 由于“中式教育”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 , 让学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 让未来的学习之路变得更平坦 。
但在另外一方面 , 朱贲兰认为“中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 这一点就是“快乐教育”占据更大优势了 。
朱贲兰强调 , 在中国的课堂上 , 学生们画的孔雀羽毛都要是“同样的角度”、画的雨水必须是“规定的形状” , 这无疑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也许这也是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指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