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与代理人的区别是什么


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的区别:
(一)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 。
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 。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 。

监护人与代理人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监护人与代理人的区别是什么】(二)责任不同 。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
(三)身份不同 。
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 。如果只将其列为法定代理人,不明确其民事被告人的身份,就意味着监护人本人不是诉讼当事人,而只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其本身职责只是代为诉讼行为,与诉讼结局并无利害关系 。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总则》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民法总则》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