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三角地 三江汇流之地:梅州市


大埔县茶阳镇(三江汇流之地:梅州市 /大埔县 /茶阳镇)
大埔县是梅州市境内"三江汇流"之地最集中的地方 。汀江自北向南从福建流向广东 , 流进广东的第一站便是大埔县的茶阳古镇 , 汀江在茶阳古镇与来自东面的小靖河、漳溪河在镇区狮子口汇合 , 汀江也在此形成了其流域内继三河坝以外的第二个 "三江汇流"景观 。
上图为:汀江在茶阳古镇与小靖河、漳溪河汇合的卫星地图

梅州市梅江区三角地 三江汇流之地:梅州市

文章插图
【梅州市梅江区三角地 三江汇流之地:梅州市】上图为:汀江与漳溪河及小靖河在茶阳镇形成"三河汇流"示意图
汀江 , 发源于武夷山南段东南一侧的福建省宁化县治平乡境内木马山北坡 , 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4县 , 在永定县峰市镇出境进入广东省 , 至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后称韩江 。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 , 干流长度约323公里 , 总集雨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汀江流域是客家人的世居地 , 汀江也被称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
上图为:站在茶阳水电站大坝上所拍的汀江
漳溪河 , 又称大靖溪 。发源于福建省永定县东华山 , 经过西河镇的上黄砂、下黄砂、漳北、漳溪、黄塘、北塘 , 茶阳镇的梅林、阁庵等村 , 由茶阳镇狮子口汇入汀江 。总集雨面积825平方公里 , 大埔境内165平方公里 。河流长度87公里 , 大埔境内约30公里 。
上图为:漳溪河茶阳城区段的"仙基双桥" , 古桥和新桥""
小靖河 , 发源于大埔丰溪林场上坪畲 , 由茶阳镇狮子口注入汀江 。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 干流长29公里 , 河床坡降为0.66‰ 。上游植被良好 , 水力资源多可利用 。
上图为:茶阳古城的"山水画卷" – 骑楼古街的背面全景图
"七星伴月"的茶阳古城 – 旧时茶阳古城附近有七个山墩 , 人称七连星 , 包括:1、榕岗:金山之麓 , 大埔中学周边的范围;2、花园墩:城西的介寿堂、侧陋、翥凤山房、纪念亭一带;3、东角山墩:城东常春世美、谢家祠、双桂堂地段;4、塌岗:"城北门外 , 突起一岗 , 其形方平如塌" , 故称"塌岗" , 即今印山;5、福缘墩:今大华路地段;6、高坝墩:今高福路大部;7、寨角:太平路(即旧神泉街)到唐屋一带 。当年七个山墩 , 高低起伏 , 拱卫着县衙 , 所以茶阳古城也被美称为"七星伴月"之城 。
上图为:被美称为"七星伴月"的茶阳古城在抗战胜利后的全景图
上图为:被美称为"七星伴月"的茶阳古城现如今(2018年)的全景图
位居三河汇流之处的茶阳古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北部 , 毗邻福建省永定县 , 与梅县松口、平远仁居一起列为粤东客家三大古镇 。茶阳是大埔县老县城 , 有一千多年历史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人杰地灵 , 生态优美 ,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 , 还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父子进士"石牌坊 , 粤东最大骑楼群等 , 体现了千年客家古镇的特有风韵 。
上图为:位于大埔中学校门口的"父子进士"牌坊 , 又称"丝纶世美"牌坊
上图为:位于G235国道上的"茶阳镇"牌坊 , 茶阳镇被誉为中国"花环龙之乡"
茶阳是大埔县老县城 , 据史料记载 , 公元413年为义招县 , 公元607年为万川县 , 公元1526年为大埔县 , 1961年 , 县治迁回古县城湖寮镇后 , 现为大埔县茶阳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