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弹幕包围!85岁院士成“科普网红”吸粉数百万( 二 )


汪老说 , 他觉得这种差异非常好 ,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 , 科学变成大众的一种爱好 , 我特别欣慰 。 ”他认为 , 大家对科学满满的求知欲 , 让科学家更有必要走到一线来做科普 , “这样对科学家本人也是有好处的 , 如果能够把研究的内容说得连一般人都能听懂 , 那说明你自己懂得比较透彻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汪老祖籍江苏苏州 , 出生于上海 , 现在任教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1960年 , 他从莫斯科大学学成归国 , 1972年起 , 他投身于祖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事业 , 1991年 , 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 他率领的团队实现了南海的深海科学钻探 , 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深网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 , 首次发现了南海等西太平洋边缘海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环境与沉积变化的古海洋学放大效应 。
三年前 , 为了研究南海演变和东亚古气候 , 82岁的汪老还曾9天3次深潜南海 。 他告诉采访人员:“我很早就有这个计划 , 但是主管领导出于安全考虑 , 一直拖着 , 所以你看 , 拖到我那么老了才下去 。 ”说到这 , 他哈哈一笑 。
汪老说 , 他正在着手筹备一个深海珊瑚展览 , 就是受到这次下潜任务启发 , “我们看到的园林都是阳光下的植物 , 但在几千米的深海海底 , 黑暗里面也有‘园林’ , 这个园林不是植物都是动物 , 主要是珊瑚 , 有的珊瑚可以长得跟树那么高 。 ”
汪老说 , 他特别高兴在南海发现了这片“生态园林” , “南海海底下的冷水珊瑚 , 船上看不到 , 我那次运气特别好 , 一下去就撞上了 。 ”
车马很慢 书信很远
汪老和妻子的伉俪情深
今年9月15日 , 汪品先与夫人孙老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 , 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 。 汪老的妻子孙湘君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
相知相守几十年 , 汪老和妻子的伉俪情深也感动了很多人 。 汪老告诉采访人员:“我们两个是老同学 , 当时我们都在北京留苏预备班里学俄文 , 后来一起分配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 , 又是同班 , 七年的同窗之谊 , 说起来也是缘分 。 ”
汪老和孙湘君回国三年后结婚 , 但当时因为各自的事业 , 他们分居两地 。 孙湘君在北京 , 汪老在上海 。 “那时候要调到一起就很难了 , 因为当时的工作有些成果 , 单位的人也不希望我们走 。 所以我们分居了三十多年 , 等她退休了又被返聘 , 返聘结束了她才到上海 , 那时候我们年纪已经比较大了 。 ”
汪老告诉采访人员 , 分居两地的时候他们经常写信 , 隔一段时间打长途电话 , “打长途电话挺贵的 , 我要骑着自行车到城里去 , 找到有长途电话的站登记之后才能打 。 那时候一年探亲假只有10天 , 我坐火车硬座到北京 。 我的母亲、孩子也都在北京 , 她搞研究的同时 , 在北京照顾家里 , 把家里的担子都挑起来了 。 而我一个人在学校做科研 , 过类似学生的生活 。 ”
对于爱情保鲜的秘密 , 汪老笑着说:“我们有很大的共同性 , 虽然做的专业有些不同 , 但总的来说语言是共通的 , 我们合作过两篇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 。 她来上海的时候就是我做‘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时候 , 她和我一起做深海的工作 , 我们的合作很有成绩 。 我们两个的很多观点都很一致 , 兴趣爱好也很相似 。 ”
汪老的妻子孙湘君教授也说:“年轻的时候 , 他很儒雅 , 非常有朝气 , 肩膀宽宽的 , 人高高的 , 眼睛里面有一种智慧 , 就感觉这个人非常聪明 。 他这个人的人品非常好的 , 忠诚、热情 , 要做科学 , 没有兴趣是做不了的 。 他从早上工作到晚上 , 主要的就是一种力量支持他 , 一种兴趣支持他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