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摄影色彩基础知识中的奥秘( 三 )
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 , 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 , 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 , 通常称为“冷光” 。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5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
实拍实例对比
【探索摄影色彩基础知识中的奥秘】
使用日光彩色胶片在正午阳光(色温为5500k)下拍摄模特 , 色调基本还原略微偏蓝(如图左起第1张) 。 在被阴处拍摄的模特照片(左起第2张)效果偏蓝色(因为蓝天的光线要比直射阳光的色温更高) 。 如果在钨丝灯光下(色温约2800k)使用日光彩色胶片拍摄 , 最终效果会比较红(左起第3张) 。 第4张照片是在荧光灯下拍摄 , 效果要比日光下拍摄效果更加偏绿 。 在拍摄每张照片时 , 人物后面都有一块白卡纸作为背景 , 并且T恤相同 。
利用色温差拍摄出色照片
摄影师:MIGUEL RIO BRANCO 《Pelourinho社区》
混合不同色温的色彩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有的彩色效果 。 上图中室内钨丝灯发出的橘黄色与庭院中的幽暗冷光线(清晨的光线 , 具有较高的色温)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
色彩偏离(环境色)的应用
几乎每一位摄影师都发现过一次或几次这样的情形——照片中被摄物上倒映有其周边物体(其表面具有强烈的色彩 , 例如:墙面与帐帘)反射出的色彩 。 在色彩较为强烈的被摄物上不易发现色彩的偏离 , 但是在一些自然物(雪或人类的皮肤)中则较为容易发现色彩的偏离 。
有时 , 色彩偏离能使照片产生令人渴望的效果 。 如下图 , 略带蓝色的光线使雪从感觉上变的更为寒冷 。 而倒映在河面上的落日的光线照射在山上的景象则为整个画面增加了温暖感 。 但有时 , 色彩偏离则会影响画面的效果 , 例如当被摄人站在树底下拍摄时 , 由于阳光照射到绿叶后 , 叶子会过滤太阳光的颜色 , 并且会把绿叶的颜色照射到人上 , 人物就会呈现出一种绿色基调 。
摄影师:DAVID MUENCH 《倒映在Merced河中的Capitan山脉》
在岩石与雪直受到太阳与高色温天空反射光的照射下 , 本照片的阴影区中出现令人惊讶的蓝色 , 这在被摄物本身颜色并不强烈的时候较容易出现 , 对比阴冷的雪景 , 倒映在水中的山脉则呈现出鲜艳的暖色掉 , 与冷色的画面构成明显的对比 , 不过映在水中的天空却极具蓝色 。 画面中两种色调(暖与冷)的鲜明对比为图片本身增加了很多的乐趣 。
摄影师:JOHN UPTON 《牌坊与游泳者》中午的阳光非常明亮 , 此时你可能可以在被摄物上看到你所预期的色彩 。
色彩应用小帖士
1:色彩心理应用 。 色彩具有影响人类心理的能力(通称为色彩心理) , 金黄色与红色能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温暖感 , 而蓝色与黄绿色则会呈现出寒冷感 。
但是 , 在某种条件下还能产生出除色温之外的其他感觉 。 暖色 , 特别是颜色较暗的暖色 , 能够使被摄物产生沉重感与密度感 。 从另一方面讲 , 冷色能够使被摄物产生一种较轻与较亮的感觉 。
2:影响画面纵深感的色彩 。 暖色给人的感觉是向前进的 , 而冷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向后退的 。 在拍摄时 , 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将暖色的物体安排在前景 , 将冷色的物体安排在背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