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两短的由来简介 三长两短的由来


成语“三长两短”出自《鸳鸯棒·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大意为惹上意想不到的灾祸或事故,当然,也是对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 。
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有人在劝导别人的时候,总会说:“万一遇到了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
其实,“三长两短”作为一种对意外的假设、虚拟的说法,很多人虽然都知道但却不了解它背后的深意 。

三长两短的由来简介 三长两短的由来

文章插图
间俗语说“三长两短”,是哪三长?哪两短?可惜十人九不知 。专家:有4个历史渊源 。
第一、三长两短和棺材有关
《礼记·檀弓上》中曾记载过相关事宜,古人在给死人制作棺材的时候,有很多规矩和讲究 。他们从来都不会使用钉子固定棺材板,而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在一起 。
由于棺材是由山下左右四块板子制成,下面为底板上面为盖板,左右两块则是侧板 。捆棺材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古法,即横向捆三道、纵向捆两道 。
由于棺材的横向木板较长,而纵向木板较短,所以才有了“三长两短”的说法 。可见如果“三长两短”和棺材扯上了关系,就和死亡息息相关了 。
《礼记·檀弓上》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衽”原指衣服的缝合处,后来代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 。这种木楔两头宽中间窄,制作棺材的时候为了起到固定作用,会被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这样棺材盖才能和棺身密合,但现在早已经消失了 。
古人将这种方式称为“三长两短”,实际上是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下活口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四长两短的棺材,很容易导致进不去、出不来 。所以后来这个成语寓意,说话、做事绝对不能太绝对,给别人留下活口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
第二、三长两短和祭奠习俗有关
按照古代的丧葬习俗来看,在此之后除了应该入棺装殓、入土为安之外,死者的亲属还有在他的生辰、祭日,或者在过节时祭奠死者 。
人们在祭奠死者的时候,不仅会准备很多死者生前喜欢吃的祭品,而且还要插上三支香、两只蜡烛 。
由于三支香要比两支蜡烛长,看起来就是三长两短的样子,所以三长两短多指出现意外或者是死亡 。
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也经常能听到有人说三长两短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在提醒大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周全,否则就很容易出现意外 。
第三、三长两短和人体结构有关
三长两短的含义其实非常广泛,古人曾经在研究人体构造时,发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 。
如果将一个人分成三个部分,那么当双臂脱离躯干之后,躯体、双腿相比较于手臂而言都比较长,而双臂相对来说则比较短,所以也呈现出了“三长两短”的形态 。
当然,这只是古人对人体结构的初级认知,并且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封建,所以对三长两短之事都特别在意 。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出现意外,所以才会用这个成语去劝告他人,背后的含义则是希望亲朋好友平平安安 。
第四、三长两短和欧冶子铸剑有关
据《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
在这五把宝剑中传世名剑胜邪、鱼肠都是短剑,而其余三把剑的长度都十分惊人 。这五把剑都锋利无比,一旦遭到这五把剑之一的攻击,那么就极有可能有性命之忧 。
所以人们将欧冶子铸造的五把长短不一的剑,称之为“三长两短” 。不过这种说法有一些牵强,但由于这个成语已经诞生了千年由于,所以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成语 。而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用到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些比较凶险的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