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怎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改善产后尿失禁的方法
1.推拿
根据妇女的生理和解剖特点进行辨证和对症治疗 。辨证是以肺、肾、膀胱三个方面,分主次而选定穴位、经脉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和治疗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则是调理“冲任二脉” 。推拿治疗尿失禁,也遵循这个原则,选取腹部和背部督脉穴位以及“膀胱经脉”的相关穴位,进行手法操作治疗,从而达到独特的治疗效果 。

产后怎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文章插图
2.理疗
首先进行盆底肌肉检测: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即可进行盆底筛查,根据产后妈妈的病史和盆底肌肉检测结果得出诊断并针对性的选择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尿储留或脏器脱垂等治疗模式,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治疗的方式主要是进行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 。
3. 运动康复
凯格尔运动: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躺着,坐着或站着,必须确保其它辅助肌肉是放松的 。进行缩肛运动:两膝分开,再用力向内合拢,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双膝分开,并放松肛门 。在训练的时候不要屏气,要保持正常呼吸,注意力集中在盆底肌上,辅助肌要放松 。收缩并保持5秒,然后放松5秒 。每次最少做10次,一开始可以只收缩2-3秒,避免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之后可以逐渐过渡到5秒 。
通过运用推拿+理疗+运动康复三位一体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松弛状况,提升盆底肌力,不仅可以加强对盆腔脏器的承托能力,防止及改善脏器脱垂,还可以提升性生活满意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盆底肌的锻炼,强化肌力,促进对尿道闭合能力的增强,有效控制逼尿肌,改善尿失禁状况 。减少产后妈妈尿失禁的尴尬,帮助产后妈妈更快找回自信 。
产后尿失禁的程度
产后尿失禁的症状也有轻重之分,临床数据统计显示,产后尿失禁的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种:
1度:产妇腹部压力增加时,偶尔会出现尿失禁,如咳嗽和大笑;
2度:憋气或用力时会出现尿失禁;
3度:当膀胱受到重力作用,如直立行走时,会发生尿失禁;
4度:身体几乎失去对排尿的控制,甚至任何行为都可能引发尿失禁 。
如何预防产后尿失禁
首先,应做好孕期自我管理,避免过度肥胖;积极防治便秘和慢性咳嗽;生活起居规律,并适当运动 。
其次,妊娠期间应学会正确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并循序渐进开始实践 。
盆底肌肉锻炼即通常所说的 Kegel锻炼,初始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以后发展为用于防治盆底肌松弛,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操作方法: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缩3~5秒后放松3~5秒,连续做10~15分钟,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150~200次,6~8周为一疗程 。一般建议生理孕妇孕28周开始锻炼 。孕期提肛训练需要排除相关的禁忌症,因此建议在盆底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提肛训练 。
最后,由于 产后1年内是预防、治疗产后盆底组织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佳时间段 。因此,建议产妇在
产后42天复查时,应同时就诊或咨询盆底康复中心的专科医生,以便医生对产妇盆底肌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产后问题,医生将根据盆底肌力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
以上就是有关全部内容介绍,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