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网店和实体店流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3月8日,广州发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围绕动漫、游戏等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IP”、“发展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化消费业态” 。
长期以来 , 文化消费并不占主流 , 动漫作为其中分支一度被视为小众圈子 。
但情形正在转变 。艾瑞咨询研报指出 , 预计2022年国内二次元用户达到4.2亿 。
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作为三产的动漫产业在拉动二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奥飞娱乐IP商业化全案营销负责人仓可告诉界面新闻:“动漫内容的消费占比并不大,但它是一个核心源头,衍生出的玩具等实体经济的销量占比远超过动漫本身 。”
从原创动漫内容到IP衍生产业、从传统消费到文化新业态,动漫正为文化和数字经济领域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动漫产业70%以上的利润来自动漫IP的衍生开发,包括玩具手办和生活周边的销售以及主题公园的建设运营 。
从2017年起开始举办的广州文交会上,多家动漫公司展出自家IP玩偶和周边 。影视化和衍生品已成为动漫IP变现的标配 。
根据《2022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 , 2021年中国年度授权商品零售额为1374亿元;从IP类型分布来看,卡通动漫占比最高,达到28.2%;其次是艺术文化(含博物馆)IP和潮流时尚类IP , 分别占比18.5%和11% 。
在3月9日“湾创力”动漫授权大会上,仓可指出,通过授权的形式,动漫形象可以衍生至食品、玩具、出版以及演绎文旅行业,进一步带动下游供应链,如物流等环节,拉动整个动漫行业的增长 。
在她看来,广东的动漫优势体现在两方面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在玩具、婴童等制造产业具备基?。?动漫IP在实体产业的变现上更加稳定,“广东的动漫发展得不错,背后也是因为有潮汕、澄海这样的玩具之都 。”
“其次,以深圳为核心的创投经济圈也给动漫产业带来更多的投融资,包括腾讯,在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流量上有很大作用 。”
动漫IP的影响力正在持续释放,被授权商也因此被戏称为品牌方的“银行变现工具” 。“当IP形象印在一个商品上 , 也意味着该产品进入整个IP生态,达成情感上的链接 。”仓可提到 , 传统意义上虚拟的IP也能借此与物理现实相连 。
而在本土IP迎来变现潮的广州,其动漫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正值国内漫画起步期,香港漫画率先在广州市场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其“流水线作业”的原创连载漫画开始在广州出现,形成独特的市场化氛围 。
广州也创下多个“第一”,例如诞生了内地第一本“金庸水墨漫画”、全国第一本动漫资讯刊物《动漫时代》,以及被誉为“中国动漫奥斯卡”的金龙奖 。
2021年,广州动漫产业总产值267.09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占全国产值20%以上 , 原创漫画发行占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 。
目前,广州动漫企业超过500家,动画片年产量超200部,年播出时间约26万分钟 , 均在全国领先水平 。形成了以漫友文化、奥飞娱乐、咏声动漫等国家级重点动漫企业 。
在广州诞生了喜羊羊、猪猪侠、小林漫画、冰墩墩等国民级IP 。而2021年一部《雄狮少年》更是拿下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 , 成为广受热议的现象级动画 。
将聚焦点放在岭南文化背景下,《雄狮少年》的成功也昭彰了国漫的新趋势——国潮 。例如结合传统水墨风特色与现代潮流元素的“吾皇猫”,凭借显著的国潮符号虏获了超3500万粉丝的喜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