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寰宇团队首次利用光脉冲转印,“瞬间”造出3D曲面可降解传感器( 二 )


【程寰宇团队首次利用光脉冲转印,“瞬间”造出3D曲面可降解传感器】“我们团队的技术 , 仅增加一步工序 , 就可以低成本、快速、大面积、在不同曲面基底上制备高性能多功能器件 。 通过该技术所得的瞬态可降解电子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化学置换反应 , 得到铜或银的导电层 , 以实现电子器件在 3D 自由复杂曲面的长久使用 。 ”程寰宇说 。
程寰宇从清华大学毕业后 , 赴美国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博士 , 其专注于研发可用于机器人、生物医药及能源领域的生物电子设备 。 2015 年底 , 他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 , 专注研究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及其在人体上的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
多年来 , 程寰宇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寻找低成本、快速、大面积地制备高性能功能器件的方法 , 以“颠覆”光刻工艺的制备技术 。
程寰宇团队首次利用光脉冲转印,“瞬间”造出3D曲面可降解传感器
文章图片
图丨程寰宇(来源:受访者)
那么 , 传统电子器件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
据了解 , 由成熟的半导体行业中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制备而成的传统电子器件 , 虽然精度较高 , 但是成本昂贵、工序复杂、耗时长 。
而光刻工艺制备的过程又需要在超净间内完成 , 其中电子束蒸镀、磁控溅镀技术等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中进行 。 其制备条件要求极为严苛 , 沉积基底无杂质无挥发性分子 , 且只能制备二维平面薄层材料 , 无法在 3D 复杂的自由曲面上完成 。
程寰宇团队首次利用光脉冲转印,“瞬间”造出3D曲面可降解传感器
文章图片
图丨工作原理示意图(来源:Materials Today)
程寰宇团队研发的转印技术 , 仅一步工序 , 就解决了氧化锌保护膜对金属颗粒烧结过程中的干扰问题;同时 , 将金属颗粒光烧结和纳米颗粒质量转移结合 , 实现了在3D复杂自由曲面上快速毫秒制备可降解或传统高性能传感电路 。
该技术的实现可谓是一个“过关斩将”的过程 , 程寰宇表示 , 这是一个多物理场耦合问题 , 包括光能量被纳米颗粒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导致锌颗粒经纳米缝隙转移 , 然后沉积烧结在 3D 曲面上的过程 。 “同时 , 锌颗粒与目标基底表面的黏附 , 又是一个典型的异质材料界面问题 。 ”
研究人员对于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参数与方案 , 然后通过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 , 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处理)的步骤 , 经过大量对照与改进实验 , 最终完善了制备工艺 。
程寰宇团队首次利用光脉冲转印,“瞬间”造出3D曲面可降解传感器
文章图片
图丨(a)侧壁上的多功能基于银的传感电路和(b)它们的接触垫(用于外部连接)在烧杯玻璃底面上形成图案
据介绍 , 该团队使用的氙灯是非常宽频谱的光源 , 波长从 200 纳米到微米 , 方便应用在多种具有不同吸收峰的微纳米材料 , 而不用针对性地更换光源 。 此外 , 其大规模加工制造的特性 , 有利于直接、快速地应用在产业化 。
可用于医疗传感器、智能物联网等多领域 多功能传感电路中包括传感器及可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天线模块 , 可以将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传输交互 。 如果物联网中的组件具有传感和交互模块 , 那便可以为智能化提供硬件平台 。
程寰宇表示 , 该转印技术实现了高性能 3D 曲面电路制备 , 其应用前景包括人体内可降解的植入式传感器、医疗可降解植入设备、环境绿色传感器、军用物理自破环保密、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