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罗文村花海 平南罗明村( 二 )




胜迹

张墓
明四部尚书张墓 。传说在思岩山大石峰顶石穴中,但又传说在全州胜金山 。
状元坊
在鹏化里龙街,为南汉梁嵩建 。
四部尚书坊
在大乌里(今大安镇)罗明村,为明成化进士张建 。
三边总制坊
在县东白马圩,为明万历进士、兵部尚书袁崇焕建 。毁于乾隆末至道光年间 。1987年重 建 。
濯樱亭
在县西乌江北岸,南宋折彦质有诗云:“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采之不盈把,惆怅 暮忘饥 。”
读书台
在今大鹏乡阆石山中,石形如台,南汉梁嵩读书于此,光绪阿琳有诗:“季代无双士,千秋此日钦 。荒台存往迹,高馆想余音 。霭霭云阴覆 。森森树色侵 。登临无限意,徒对石山 深 。”该台今尚存 。
状元庙
状元庙,在县东白马圩,祀南汉状元梁嵩 。庙侧有河曰“状元河”,相传梁嵩乘白马过 河殁于水,乡人立庙奉祀,宋称白马庙,明弘治重修 。道光举人李鳌及孝廉黎士华有序 。该 庙分前后两座,前座祀梁嵩,墙基均为石砌 。瓦檐上有装饰品,下有浮雕、壁画,颇为壮观 。前门石柱刻有对联,曰:阆石钟英尚记春风归故里;大江万顷有如夜月涌寒潮 。”该庙毁于 1958年“大跃进”中 。
1986年由县政协主席易柏伟为首倡议,由县人民政府拨款,于旧址重建 。改称“梁嵩纪 念馆”,由自治区副主席吴克清题名 。门联谓:“八桂风光推白马;千秋群众仰双英 。”为 平南籍、广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振威所作 。该馆总面积2019平方米,正中大厅有梁嵩画像 。左侧横廊镶嵌原状元庙碑石; 右侧附建袁崇焕“总制三边坊” 。该牌坊高13.38米,仿古图 案,瑰丽庄重;中间是花圃 。奇花异卉,满目生辉,正门面对浔江,月涌江流,气势不凡 。
列圣宫(大王庙)
位于县东大安镇大安桥畔,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乾隆年间重修,增建后堂 。该宫全部用磨光青砖砌成 。屋梁、顶柱遍用精雕白石,结构严谨 。天面是用金黄色与翠绿色 的琉璃瓦覆盖 。四檐滴水,浮悬金兽 。屋脊高约1米,筑成跃然欲动的二龙争珠 。脊壁正面,衬列“天姬送子”、“八仙贺寿”等几组彩色陶瓷塑像 。屋檐是彩木浮雕与白石浮雕相组合 。雕刻有彩龙彩凤 。檐上装饰,有各式各样彩陶人像 。和各种珍禽异兽 。所有这些彩色陶瓷塑 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工艺极其精良 。檐阶是用磨光白石砌成 。前门镶嵌精白石柱,刻 联谓:“地绕双江前对凤洲为锁钥;天开一洞左蹲狮岭作屏藩 。”外观整个宫宇,金碧辉煌,宏伟瑰丽 。
宫内陈设庄重,前后座均供神像,有身高盈丈的“六大天将”,还有北帝、华光、文昌、 先锋与惠福夫人等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异,有笑容可掬者,也有 怒目狰狞者……建国初,所有神像聚集一室封存,“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被销毁 。1962年,该宫为大安医院借用 。1976年,医院迁出后,由平南雪茄烟厂使用 。今主体工程建筑还在,旧迹尚存 。
贤化宫
在县东武林镇,白沙江出口处,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建筑崇宏瑰丽 。右靠白沙江,左濒浔江,面对野鬼洲 。门前江畔有两棵古榕,盘根裸露,如渔翁撒网 。茂叶如伞,低枝可 拂江面 。宫左有一棵高数十丈红棉树,早春二月,红棉似火 。暮春三月,白絮翻飞,景致甚 为幽雅 。宫门原有门联谓:“贤显三江平野鬼,化行五岭静蚺蛇 。”清末,进士朱方辉将原 来门联削去,改谓:“贤传东粤兼西粤;化俾南江又北江 。”
该宫在大跃进期间拆毁,1987年,乡人集资在原地重建 。但规模与工艺远不及原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