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百度百科 黄颡鱼图片


四川常见黄颡鱼辨别方法
宋明江等
黄颡鱼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 , 是肉食性的淡水鱼类 , 在我国分布广泛 。生活中常常称之为“黄辣丁” , 2000 年已经实现人工繁育  , 突破鱼病防治和养殖技术瓶颈后 , 进行了规模化人工养殖和销售 。黄颡鱼经过烹饪加工 , 新鲜味美 , 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 , 具有维持人体钾钠平衡、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因此 , 黄颡鱼备受消费者喜爱 , 成为颇具经济价值的名优鱼类。
1 黄颡鱼的内涵解读
黄颡鱼为鲿科黄颡鱼属的的淡水鱼 , 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广泛分布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流域 , 在四川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雅砻江、金沙江、沱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下游等水域 。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 现已实现人工养殖 , 野生群体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第一批) 》。
生活中的“黄颡鱼”有很多的别名 , 在不同的区域和群体叫法不一样 。常见的叫法包括黄辣丁 , 黄姑子 , 黄骨头、刺黄股、黄沙古 , 黄角丁 , 也有叫昂刺鱼 , 昂公、嘎牙鱼、黄鸭叫、黄骨聪 , 黄丫头、黄嘎牙等 。生活中 , 常常将“外形”与黄颡鱼相似的鱼类统统称为黄颡鱼 , 包括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多种鱼类 , 有时候把大鳍鳠、切尾拟鲿等混在黄颡鱼中一起销售 。因为消费者缺乏鱼类分类知识 , 不能有效辨认具体是哪一种鱼 。

黄颡鱼百度百科 黄颡鱼图片

文章插图



2 常见黄颡鱼的辨别方法
2. 1 常见的黄颡鱼类
在四川往往养殖户和销售商都不特别区分品种 , 只将大小( 重量) 差异进行分开 , 因为个体大小( 重量) 影响销售价格 。所以 , 市场上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包括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 , 往往混在一起销售 。
2. 2 常见黄颡鱼类特征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属于鲿科、黄颡鱼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鱼体延长 , 较为粗壮 , 吻端向背鳍上斜 , 略微扁平 。全身裸露 , 没有鳞片 。口大 , 吻端扁而钝 , 眼较大 , 有须 4 对 。黄颡鱼背部、胸部、臀部位置有骨质硬刺 , 前后缘都具有细小锯齿状的结构 。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在我国长江、黄河等水系均有分布 , 也是一种常见养殖经济鱼类 。
瓦氏黄颡鱼( Pelteobagrus vachelli)也是黄颡鱼属的一种 , 通常来说瓦氏黄颡鱼体型比黄颡鱼略大 , 有记录显示其长度可以达到 30cm 。瓦氏黄颡鱼其外形征接近黄颡鱼 , 特别要提到的是 , 其胸前鳍条位于鱼体两侧 , 硬刺前缘光滑 , 后缘具强锯齿 。尾鳍深分叉 , 上、下叶末端圆钝 , 等长 。活体背部灰褐色 , 体侧灰黄色 , 腹部浅黄 。各鳍暗色 , 边缘略带灰黑色 , 尾鳍下叶边缘灰黑色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中 , 为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
光泽黄颡鱼( Pelteobaggrus nitidus) , 属于鲇形目 , 鲿科、黄颡鱼属 , 是人工养殖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它跟上述两种黄颡鱼较为相似 , 身体没有鳞片 , 裸露 , 有粘液包裹 , 体表光滑 。鱼体头部有须 4 对 , 上边须较下边短 。背鳍同瓦氏黄颡鱼相似 , 背鳍硬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 , 但是较弱 。与之不同的是 , 瓦式黄颡鱼头顶大部裸露 , 摸上去明显感觉到摸到骨头 。野生群体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各大河流中 , 人工养殖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