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帝陵风水说( 二 )


5,中华风水文化的核心理论?
古代风水指的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是中华传统风水文化的核心理论:一龙指的是蜿蜒的山脉就像一条巨龙,风水师要沿着这条龙脉为福者选择墓地 。山本静妙在动中,千里来龙,但看入首八尺,入首处水曲则龙生,水直则龙死,水聚则龙住,水去则龙行 。有起有落,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开有合,起伏弯曲活动为真龙 。来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从天而降,这是王侯葬地;来龙气势如巨浪,重山迭障,护卫重重,这是高官葬地 。
二穴指的是以龙脉来选定坟墓的位置,山地龙脉隐伏在地中,在龙脉止聚的地方象手掌那样平坦,因此,山地龙脉点穴要选低处葬,也就是说山地龙脉要选脚葬大吉;葬在龙鼻或龙额上吉,葬在龙耳或龙腹上吉;葬在龙角或龙眼上凶,葬在龙口或龙的胸肋上大凶 。
三砂指的是墓穴前面中明堂两边的护砂(左右辅山),左面龙砂要动,右面虎砂要静 。龙虎二砂护穴不可忘,富贵有保障 。缺一砂不美,缺二砂不葬 。龙抱虎出知府,虎抱龙代代穷 。
四水指的是墓穴前面的水有讲究,屈曲环抱为吉水,直冲斜射为凶水,水本动,妙在静中;吉水必是朝怀聚面,凶水必是瀑面冲心,反身割脚,漏腮淋头;财富多少看水神 。
五向指的是坟墓的立向(也是墓碑的朝向) 。过去坟墓立向,开始把圆周分成24等分即是24个朝向,搞得太繁琐,后来精明的风水师又把圆周分成12等分即是12个朝向,就是长生,沐浴,官带,临官,帝王,衰,病,死,墓,绝,胎,养 。古今风水大师通过大量风水实例证明:沐浴,墓,胎,养这四个方位的朝向均为平向;衰,病,死,绝这四个方位的朝向均为大凶向;冠带,临官,帝旺这三个方位的朝向均为次吉向;长生方位的朝向才是最吉的向 。点穴立向眼要明,阴水阳水要分清;阳龙顺行阴龙逆,八龙具宜向长生 。立向的关键是如何收水和拨砂,风水师不会拨砂,祸事如麻;不会收水,百事见鬼 。
6,解秘明十三陵皇帝为何多为短寿之人?
带着这个课题登上北京万寿山,对明十三陵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进行了实地勘察,勘察的结果:一是明十三陵的风水格局龙穴砂水四项均符合风水标准 。再是通过测量得到以数据,长陵、献陵、茂陵、庆陵皆为坐癸山朝丁向;景陵和永陵坐寅山朝申向;泰陵和思陵为坐子山朝午向;康陵和定陵坐戌山朝辰向;德陵坐卯山朝酉向;裕陵坐丑山朝未向;昭陵坐亥山朝巳向 。
前面讲了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是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 。用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去衡量明十三陵的风水策划,博主发现明十三陵的龙,穴,砂,水这四项的风水策划基本符合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只有在立向上违背了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确切的讲一是没有立长生向;二是没有统一朝向,在同一家族,在同一墓地,立向不统一这是大忌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明十三陵的皇帝多为短寿之人,切记!十三陵皇帝多为短寿之人都是立向惹的祸,这也成为了十三陵风水的千古之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