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何称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有说当和尚的,有说烧死的,总之下落不明,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朱祁钰即了帝位(景帝),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景帝朱祁钰被害,英宗不承认朱祁钰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提前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
2,明十三陵皇帝排序:
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
3,明十三陵的风水格局: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 。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朱棣皇帝命江西廖均卿风水师在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经朱棣亲自勘察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朱棣死后葬于此地 。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在具体确定他们的墓址时,都有专业风水师参与点穴的 。
【明代帝陵风水说】

文章插图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放宽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 。尤其是长陵位于来龙的正脉,陵前6公里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有蟒山形成龙山、西有虎峪山作为虎山,位于天寿山南面相对而峙,温榆河与其它小河蜿蜒往东南方汇聚成一湖泊,解放后已建成十三陵水库,龙盘虎踞把守着十三陵水口,重峦迭章,如拱似屏,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墓 。符合背靠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的四灵方位风水格局 。天寿山主峰海拔700米,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伟壮观,左右护砂环抱,朝向南面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 。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让人觉得作为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的传人,明朝初期的廖均卿风水师,把风水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中华风水文化极致的表现 。
4,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完美无缺吗?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终年65岁,成祖是葬在明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为长陵 。成祖皇帝葬入十三陵以后,相继有十二为皇帝葬入十三陵,据笔者统计葬入的这十二为皇帝,其中只有世宗皇帝寿命达到60岁,神宗皇帝寿命是58岁,宪宗皇帝是41岁,其它九位皇帝寿命均不足40岁,人的寿命不足60岁为短寿之人,因为60年为一个轮回,所以古代有60还甲子之说 。这说明了明十三陵的风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
众所周知,无论是专业的风水师,还是不懂风水的一般人,都认同明十三陵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这块风水宝地埋葬的皇帝多是短寿之人?这是专业风水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自古以来有不少专业风水师对明十三陵的风水做过评论,但都是照本宣科,无非都是赞美,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明堂宽敞,绿水环抱等等 。
- 塘蓬黄氏 塘蓬黄氏风水传说
- 室内风水植物有哪些 室内植物风水学
- 家中七大风水不好的预兆 家中风水变好的征兆
- 门冲煞是什么意思 开口煞是什么意思
- 天津周边公墓 天津哪里公墓风水好
- 湛江风水 湛江风水先生
- 驿马位风水布置 风水驿马位是什么
- 哪里可以学算命看风水 去哪里学算命看风水
- 地理风水图片 中国地理风水卫星高清地图
- 厨房风水不好和女主人身体健康有关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