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简写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植树节来历与重大意义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简写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简写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文章插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 。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
植树节的来历意义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
今天是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 。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 。爱松树不屈的风骨 。除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 。
有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
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既是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此时正值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积极投身到义务植树运动中去,全面掀起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的热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