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东岳行宫 北京东岳庙风水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1322年 , 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 , 它要比故宫建得早 。北京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41号 , 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观 。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 , 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与弟子吴全节募资兴建 。至治三年(1323)完工 , 赐名东岳仁圣宫 , 主祀泰山东岳大帝 。北京东岳庙坐北朝南 , 由正院、东院和西院三部分组成 。

泉州东岳行宫 北京东岳庙风水

文章插图
据载 , 元朝延佑年间 , 道教“天师”张道陵的第三十八世孙张留孙被元仁宗封为玄教大宗师 , 他有感于各地都有祭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 , 而作为元朝首都的大都却没有 , 无疑是一大缺憾 。因此 , 他积极规划 , 着手筹资、选址、购地 , 张罗着准备建庙 , 可惜的是庙还未曾开工 , 他就羽化登仙了 。他的弟子吴全节继任大宗师之后 , 为圆师父遗愿 , 继续推动并最终于1323年建成了该庙 , 而且还被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 , 香火由此盛极一时 。到了明代 , 玄教并入了正一道 , 遂改名为东岳庙 。这座庙宇在元末的战乱中曾受到毁坏 , 在清朝康熙年间又遭遇过火灾 , 然而由于得到历代皇室成员的重视和该庙主持的努力 , 庙宇历经数次重修扩建 , 而成为了享誉京城朝野的华北第一道观 。

泉州东岳行宫 北京东岳庙风水

文章插图
东岳庙素以“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 , 而第一眼印象深刻的是庙内密密麻麻 , 像一棵棵不长叶子又傲然屹立的老树一样的碑林 。我见过西安碑林、孔庙碑林等全国著名的碑林 , 却没有一处像这里的碑林那样吸引我的目光 , 引起我的遐想 。听讲解员说 , 庙内各个院落立的石碑 , 最多时达到一百六十多块 , 其数量冠于京城 , 故有“京城小碑林”之称 。现存中路正院东西碑林有石碑八十九通 , 多数是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 最早的是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 , 俗称“道教碑” , 历来都被视为“镇庙之宝” , 最晚的是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除“道教碑”外 , 还不乏赵世延的楷书《昭德殿碑》、虞书《仁圣宫碑》和乾隆御书等精品 。碑林大部分是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 , 从碑刻显示的署名中 , 我们不难发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 , 下至贩夫走卒 , 涵盖京城各个社会阶层 , 可见该庙在历史上在北京在朝野的地位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 , 解放前后由于社会动荡和被机关单位长期占用 , 该庙石碑多次被人为损毁 , 使不少承载厚重历史和道教文化的历代碑刻消失于人们面前 。

泉州东岳行宫 北京东岳庙风水

文章插图
听说东岳庙内供奉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帝、文昌帝等大大小小各种神像三千多尊 , 其数量之多在各地寺庙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它们以社会化、人格化、戏剧化的形态各异的人物造型 , 塑造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民间信仰的画卷 , 极具道教文化特点和该庙特色 , 因此使北京东岳庙早就有了“神像甲天下”之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