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戴森设计大奖得主专访:无痛无感的创新医疗器械,青光眼患者启发的发明家故事

2021 戴森设计大奖得主专访:无痛无感的创新医疗器械,青光眼患者启发的发明家故事
文章图片

科技创新往往是后浪推前浪的正在进行时 , 有了那些年轻头脑迸发而出天马行空的思维花火 , 才有了那些被科学家和学界相中的课题和下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 这一点各个国家的科技机构和部门都有共识 , 而一些引领行业创新的科技企业也秉持着这部分的使命 , 推出了极具诱惑的奖金和资源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无限可能性 , 甚至赋能研发为自身培养人才 。以英国的创新之光—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命名的 James Dyson Award, 就是一个企业推动科技前进的力证 。 据悉 , 迄今已向 250 多个极具应用前景的发明作品发放了近 100 万英镑的奖金 , 惠及全球 28 国年轻工程师 。 今年处于全球疫情大流行 , 该奖项特添对发明家医疗创新层面的重视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悄然改变 。
此前我们报道过 , 今年的奖项在全球收到的参赛作品数量创下新高 , 由戴森创始人亲自遴选诞生的全球获奖者首次达到 3 名 , 对其中一个以创新生物科技表达患者关怀的登顶作品 , 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这样赞赏称:“我很高兴看到年轻人用优秀的设计、工程和科学来解决世界问题的热情 。 为此我们开设了针对医学发明的第三个奖项 。 他们的发明可能会让青光眼测试更广泛、更触手可及 , 我希望他们后续在开发和医疗审批这些充满挑战性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 ” 动点科技采访人员也是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这个冠军团队 , 团队负责人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 “创新” 缘由和心路 。

2021 戴森设计大奖得主专访:无痛无感的创新医疗器械,青光眼患者启发的发明家故事
文章图片

根据采访人员掌握的数据 , 2020 年全球青光眼患者有八千万 , 在我国以每年 3% 以上的速度增加 ,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目前临床公认 , 导致失明的第二大致盲诱因 , 所以也被称之为 “无声的光明窃贼” 。 一方面是其对人类健康极具威胁性 , 另一方面青光眼的临床确诊也相对 “原始化” 。 团队负责人告诉动点科技 , 去医院挂眼科医生判断青光眼的流程一般是 24 小时全天候的眼压监测 。 这导致患者需要频繁来回医院 , 因为它的测量过程繁琐且专业程度较高 。
该团队负责人鱼柯露具体介绍道 , “测压时候首先要滴麻药 , 再将探头直接弹射到角膜 , 或用工具把眼睛撑大(想象你看牙科的场景)践行角膜的监测 , 过程光是描述就足够让人引起不适 。 ” 因此 , 当这样的经历发生在队里的一位成员的父亲身上时 , 她就想到以此为打戴森设计大奖的项目课题 , 为更多青光眼患者造福 。
该获奖作品命名为 HOPES, 正是希望人们能利用 HOPES 在家里无痛地测量眼压 , 提高生活质量 , 并希望有朝一日团队研究小组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健康监测应用 , 如机器人和生物医学设备等 。
天遂人愿 , 虽然这个出自校园的学生组合缺少经验历练 , 但有了团队年轻敢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优势以及包括导师和来自当地权威眼科主任的合作、鼓励 , 团队推翻了数个版本 , 用了 8 个月的时间将 HOPES 从 0 到 1 做了出来 。 团队负责人鱼柯露表示 , “我们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眼科中心主任 Dr. Victor Koh 有合作 , 他作为团队的临床顾问 , 给予了我们许多专业建议 。 他会经常跟我们进行线上会议 , 帮助了解关于青光眼病史和发病趋势 。 ”
这群发明家想到将目前热门话题比如人工智能融合到项目的设计制造中 , 借此深化大家对科技的认识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