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虚拟人讲元宇宙的故事了( 二 )


别再拿虚拟人讲元宇宙的故事了
文章图片

以日本专门运营virtual youtuber(二次元虚拟主播)的彩虹社为例:得益于面部捕捉、3D建模等技术的成熟 , 其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生产出卡通向、非超写实的虚拟主播 , 目前彩虹社旗下已经拥有了超过120位虚拟主播 。 这些虚拟主播大多是通过个人IP的运营 , 实现了出个人专辑、办演唱会、代言、直播等等商业化变现 。
国内市场虚拟人的商业化举措也已经屡见不鲜 , 例如洛天依和李佳琦一起直播带货、海尔兄弟的虚拟人出现在海尔官方直播间 , 各种虚拟偶像IP也都在开始企业代言 。
虚拟偶像界并不是所有人都盯着洛天依、初音未来 。 随着虚拟偶像的批量化生产 , 市场明显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
张磊对懂懂笔记表示:“虚拟偶像真正烧钱的部分更多的实在IP打造上 。 卡通的虚拟形象可能全部的制作成本只需要10万元 , 但每年IP的运营费用都是百万级的 , 而且成功出圈实现商业化的机率并不高 。 现在 , 这个行业内卷非常严重 , 真正能够有正向现金流的公司比例并不高 。 ”
相对成熟的技术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到高强度的内卷中 , 恰好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和爆红 , 在一夜之间给了这些虚拟人公司一个拥抱更大市场的可能 。
都想抓住元宇宙这根稻草? 别再拿虚拟人讲元宇宙的故事了
文章图片

以此前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红的柳夜熙为例:一个视频三天涨粉230万 , 这或许是柳夜熙创作团队故意往元宇宙概念上靠拢 , 也或许是元宇宙的风口下市场默认将其归纳到那个风口下 。 无论如何 , 它确实享受到了这波元宇宙风口的红利 。
但换个角度来看 , 虽然其主创团队在试图为柳夜熙加入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 , 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依然只是一个通过高精度3D建模创作的3D人物 , 它的创作团队原本也只是一个影视特效团队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它似乎与这些科幻电影的制作团队或者3A游戏的制作团队没什么区别 , 又或者从技术角度来看 , 它甚至远远不如漫威、索尼这样的业界巨头 。 但是 , 似乎从来没有人把索尼、育碧、漫威这样的游戏或者影视公司与元宇宙画上等号 。
这就有些诡异了 。
对此 , 相关虚拟现实领域的资深创业者对懂懂笔记表示:“在元宇宙的概念中 , 虚拟人的只是一个壳 , 最重要的如何赋予这个壳更多的主动性 。 这未来可能需要通过AI技术的加持 , 让这些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的人至少拥有一些自主交流的可能 , 类似《失控玩家》里主角饰演的超级人工智能NPC那样 。 ”
但至少从当下来看 , 那些拿着一个粗糙的虚拟人形象并大肆宣传自己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和创业者们 , 显然没有考虑到后续的生态建设 。
我们不否认元宇宙的价值 。 但说实话当下那些拿着一个粗糙的虚拟人就说自己已经入局元宇宙的创客 , 跟那些短时间内出元宇宙书籍、卖元宇宙课程的人并无二异 , 都可能是割韭高手 。 把时间回拨到一年前 , 那时候all in区块链发币、炒币的人 , 可能有不少与现在炒作元宇宙概念的是同一批 。
至于现阶段元宇宙的发展 , 我们比较认同的是真格基金投资合伙人徐梧的观点:当下的元宇宙生态或者虚拟现实设备 , 如果和游戏行业发展的历程做对比的话 , 大概处在雅达利2600(雅达利在1977年10月发行的一款游戏机)的阶段 。
别再拿虚拟人讲元宇宙的故事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