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鱼池什么形状最佳 手掌形渔池风水


家乡在赣中丘陵地带,村外有条小溪,田野中有水沟,还有几处池塘、水库 。这些地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可能有鱼 。小时候,我特别好去抓鱼,并以此闻名于那个小村庄,虽然这个名声明显是贬多于褒,这个爱好也的确搬不上台面,但是我对抓鱼仍是乐此不疲 。后来上学或者工作的过程中,有时要填写个人资料表,在兴趣爱好那一栏,我自然不会把“抓鱼”写上去 。
除了抓鱼的收获,我更享受抓鱼的过程 。也许我抓鱼的爱好遗传自母亲家族,我二舅很擅长抓鱼,二舅家的俩表弟也早已成年,至今仍然经常去抓鱼,每每收获可观 。而姨妈家的表弟昨天刚刚在群里分享了渔获照片,邀请大家去拿 。
以抓鱼的方式论,主要有徒手抓鱼、捞鱼、竭泽而渔、扎鱼、药鱼、困鱼、钓鱼、电鱼、探鱼等 。这么多的方法,体现着家乡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 。
一、徒手抓鱼
刚插下秧没多少天的稻田里蓄着水,泥土松软,脚踩下去能陷进泥里二三十公分 。此时在田里平整的泥面上,偶有成人拇指大小的洞口,这是黄鳝新钻出来的洞 。我掌心朝上,伸出食指,探入洞中,轻巧地摸索着,手顺着洞的走向曲折前进,双脚跟着往前走 。如此走个五六米,就又能看到一个洞口,一条黄鳝或急或缓地从洞中溜出来 。刹那间,我抽出在泥土里的手,食指中指分开如剪刀口,手掌弯曲如鹰爪状,向黄鳝颈部抓去,抓住后立即夹紧 。这一连串的动作,下意识地一气呵成 。随即又把抓到的黄鳝放入随身携带的蛇皮袋里,然后去找下一个洞口 。当然,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 。要么是没黄鳝出来,要么是黄鳝出来了,但是被抓在我手里之后,它使劲摇摆挣扎得以逃脱,呈S形跳入水中 。逃到水田里的黄鳝溜得很快,我只能快步跟上,瞅准时机再次紧紧抓住它 。

庭院鱼池什么形状最佳 手掌形渔池风水

文章插图
通体光滑的黄鳝
水沟两岸会有一些洞壁较硬的横洞,拳头粗,我有时把整只手伸进去探索 。洞里面一般是黄鳝,偶尔也有蛇 。有一回我把手不断往洞里伸去,期待着能抓条大黄鳝 。突然,我指尖触到粗糙的、凉凉的东西,那肯定是蛇,因为黄鳝是很光滑柔软的 。吓得我赶紧缩回手指,从洞里抽出手来,并且心有余悸,从此对此类洞穴退避三舍 。
每年春天,鲫鱼洄游 。大木坑那条又窄又浅的水沟里,时不时会银光一闪,那是鲫鱼在往上游洄游 。由于水沟有坡度,形成了一些很小的瀑布、水潭,鲫鱼不能畅通无阻地往上游 。于是,我有了可乘之机 。待到鲫鱼在小水潭里一动不动,我轻易就能徒手抓住那和我巴掌一般大小的鲫鱼 。每去一次,抓个五、六条不在话下 。有一回,我正在那里抓鱼,由于水大,鱼很难抓到,甚至很难找到 。我正犯愁呢,小舅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让我带他去找我爸爸 。我被他扫了兴致,很不情愿 。他却投我所好,三下两下就从水沟里摸出几条鲫鱼,把鱼给了我,作为回去的交换 。我当时挺纳闷他是怎么看到、抓到鱼的,一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想想,当时我毕竟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而小舅是成人 。
又一次,父亲耙田,浅浅的积水被耙子推向两边,一条一条的鲫鱼随着水也被推出来 。于是,牛拉耙,父亲扶耙,我“捡”鱼,步调一致,合作默契,简直是一套移动的抓鱼机器 。当天收获颇丰,这些鱼正好用来招待大嫂的娘家人,他们在帮我家插秧 。
那时不仅能“捡”鲫鱼,偶尔也有人“捡”到甲鱼 。一次,隔壁家的雪飞,路过村旁小溪的拱桥时,看到上游二三十米外有水波晃动 。于是他跑去看,发现是一只大甲鱼刚爬进水里 。甲鱼爬起来比乌龟也快不了多少,在浅浅的小溪里,人去抓甲鱼就是降维打击 。那只甲鱼有三斤多重,卖了六百多块钱,而那年头一只喂养了一年的大肥猪也只值六百块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