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诗文会大致的剧情是什么,京剧剧目名 三个字 叫什么会

闲情偶寄:看绿牡丹前几天从网上买书,包书的信封上印有“北京大学”字样,一时感慨 。记得小时 , 秋天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皮儿,家父就曾念叨过清华、北大等名校 。
大明月亮地儿,一院子新掰的玉米,高大茂密的梧桐,树影横斜斑驳,恰似东坡先生所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那时小,天真简单,以为跟戏台上唱的落魄书生中状元那样 , 随便考考就成 , 还说将来有出息了请老爸冬天去海南避寒,他胃不好,怕冷 。那时真是单纯的可以,希望满满,哪里想到半生潦倒,勉强度日,随口许的愿,至今都没还上 。
【京剧诗文会大致的剧情是什么,京剧剧目名 三个字 叫什么会】五一假期 , 照例宅在家,买汰洗烧,擦擦扫扫整理内务,刷手机看电视陪娃读书,看到新闻里各景区路段人挨车挤,内心无比向往:“别人出去旅游,起码有钱有闲,哪怕被堵在路上,受得也是有钱的小康生活的罪,比咱憋闷在家强 。”
电视里在唱张派京剧《诗文会》,随意瞄一眼,几个书生以绿牡丹为题在写诗 。小时在表姑家看过《绿牡丹》这本书,很薄,才子佳人的内容 。那时比较喜欢弹词《再生缘》,为孟丽君的女扮男装、倜傥潇洒振朝纲着迷,这本《绿牡丹》不是我的菜 , 匆匆一览就搁在一边 。
上网查查,戏曲《诗文会》果然是由《绿牡丹》改编,内容是某大户沈重家绿牡丹花开,召集文人雅士,以此为题做诗 , 为爱女择婿 。候选人有三个,顾子玉有文才自己写 , 别人呢 , 找高手帮忙代做,车某找的妹妹才女车静芳,牛某找的自家教书先生落魄书生谢瑛 。准岳父沈重看看那俩鼻子贴白的丑角,实在丑陋不堪,偏还占了前两名,不想把闺女嫁他们,用了缓兵计,让仨人都去参加科举考试,中了再说 。
牛某知道自己不行,转而求娶车静芳 。车小姐要亲自考文才,牛某又找谢瑛冒名顶替 。谢瑛不忍心骗婚 , 故意写歪诗坏事儿 。后离开牛家 , 跟顾子玉一起参加考试,他中状元,顾第二名 。后又生波折 , 俩无赖文人车某和牛某先行冒充状元来沈家骗婚,被识破 , 两对有情有才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
戏中扮演车静芳的女演员,神态表情跟程派京剧著名演员张火丁很像 , 举止娴雅,身段风流妩媚 。戏好看,正如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美好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久不开电视的我 , 不知不觉 , 竟然把整出戏从头看到了尾 。
戏里车静芳有几段唱词极好,如“喜盈盈进画堂,亲任主考选才郎 。欲前又踟躇,踟躇复彷徨 。大事难托恐虚妄,兄长他纨绔忒荒唐 。纵有双亲在,婚事也须自主张 。观诗心窃慕,无端动柔肠…… ”
“可笑他无才学自讨无趣,市井徒充斯文来把人欺 。多亏我亲主考当场面试,那狂徒装腔作势写歪诗 。逃之夭夭出门去,他枉费心机!回头来向兄长责以大义 , 你不该当儿戏乱把亲提 。绣花枕头裹败絮,又似那乌鸦披着凤凰衣 。说什么莫逆之交仁义兄弟 , 分明是朋比为奸暗用心机!全不念二老双亲遗言嘱咐你,招狂徒 , 欺胞妹,昧天理,哪有手足之义!你枉戴儒巾着儒衣!”
这两段把一个有见识、有才学、有自己主张的闺中女子形象塑造得丰满纯美 。少女那点小心思被描摹得淋漓尽致,把无良文人骂的狗血喷头,说明这女子找对象以才学和人品为重,持浪漫的爱情观,只要人合适,宁可不要娘家哥陪送的妆奁财产 , 不像现在的人这么现实无奈,男女双方以有钱有势、有房有车来谈结婚条件 。
当然,古代仅诗写得好 , 是中不了状元的 。不信看李白,写那么多好诗,连个进士都不是 。李白当自己是大才子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人家唐玄宗不过是“倡优蓄之”,让他在御前混日子,如对待唱戏跳舞的人 。
隋唐科举考试有许多科目,论、策、诗赋等 。隋朝之前 , 如六朝时的“策”文学性似乎强些,遣词造句比后来北宋苏东坡先生这些文人更为精美 。看这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以皇帝的口气描述帝王行事 , “虽一日万机,早朝晏罢,听览之暇,三馀靡失 。上之化下,草偃风从 。”一句里就出来好几个足以流传千年的成语 。
唐朝的传奇小说、诗词很多都是交接权贵,博取声名的敲门砖 。想考个官很难 , 比方说白居易,他准备国考多年,博览时文,甚至为考试整理资料编出本书来,才混到个小小的县尉,曾写信回忆:“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 , 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瞅瞅,学得多辛苦!头晕眼花,口舌生疮,手和胳膊肘磨出老茧,头发也白了,牙也掉 , 整个人瘦成一把骨头 。
苏轼20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写的文章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为应付考试,大才子活学活用,现编了个尧那时代,皋陶将杀人的典故,把博学多识的主考官欧阳修给蒙得一楞一楞的,问过出处,回家翻遍《三国志》都没找到这条 。
到明朝 , 考试科目限定的死板,跟《绿牡丹》成文时间相近的《儒林外史》里,精于八股文考试的鲁小姐,嫁了个以诗词出名的名士蘧公孙,门户相称,才貌相当,小姐喜孜孜嫁人,料想公孙很快就能考个少年进士 。没想到他根本不通考试举业这一套,鲁小姐气得跟母亲抱怨 , 眼看丈夫指望不上,干脆生个儿子 , 自己拿着教鞭四书五经的从小亲自培养 。
《儒林外史》里也有一段诗文会的描写 , 几个文人先凑分子,然后定地方 , 买食物 , “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 , 方才叫景兰江讲价钱买了 , 因人多,多买了几斤肉,又买了两只鸡、一尾鱼 , 和些蔬菜 , 叫跟的小厮先拿了去……又去买了些笋干、盐蛋、熟栗子、瓜子之类,以为下酒之物……一大篇文字都在写怎么准备做诗文会,吃的啥,至于写的啥诗,一句没有 , 显然在说他们诗写的不咋滴 。食物很寻常,没有《红楼梦》里那些剥螃蟹赏桂花,大雪天烤鹿肉蒸大芋头来得雅,来得那么高级 。
《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和匡超人落魄时,都靠给书店评考卷为生 , 那工作,类似于现在的名优作文点评,书店管吃管住 , 给工钱 。马二先生教匡超人时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 。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 。”临走又是送匡超人棉袄 , 又是送他书和路费盘缠 。
匡超人当官后 , 在路上跟人说自己的选本一刻就是一万本,各省客商抢着要 。而提到他的恩人马二先生,却全无半点感激之心,说:“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瞧这牛皮吹的,外国都有!外国又不考四书五经 。
古代有考卷点评做参考资料,现在逛书店,也有许多的中考、高考卷子和辅导资料 。目前大学能培养的,除了极少数的科学家,大多都只是些在职场打工的普通人 。即便全部高中生都上大学,如果没有配套的岗位和待遇,毕业后又能怎样谋生呢?人生有涯,唯有孩子们的考试卷子无数,似乎永远也做不完,考不完 。
京剧诗文会剧情简介京剧《诗文会》讲述沈重以诗文选拔女婿的故事 , 顾子玉才情出众,其他二人请人代笔 。牛斯文想冒充娶车静芳,被顾子玉、谢瑛揭穿 。沈重接纳顾子玉为婿,车静芳当面试谢瑛诗才后结为百年之好 。
《诗文会》是一出京剧曲目,改编自明代戏曲家吴炳的著名古典传统戏剧《绿牡丹》,被誉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 。此剧情节曲折 , 张派唱腔华美动听 , 为张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之一,受戏迷所喜爱 。
编剧沈凤西于1960年,发现明吴炳的传奇《绿牡丹》不落俗套,题材很适合改编成京剧,作为中型喜剧演出 , 便把《绿牡丹》改编成京剧剧本《诗文会》 。讲述沈重以诗文选拔女婿的故事 , 顾子玉才情出众 , 其他二人请人代笔 。牛斯文想冒充娶车静芳,被顾子玉、谢瑛揭穿 。沈重接纳顾子玉为婿,车静芳当面试谢瑛诗才后结为百年之好 。

京剧诗文会大致的剧情是什么,京剧剧目名 三个字 叫什么会

文章插图
经典唱段
【西皮流水】可笑他无才学自讨无趣,市井徒充斯文来把人欺 。多亏我亲主考当场面试,那狂徒装腔作势写歪诗 。逃之夭夭出门去,他枉费心机!回头来向兄长责以大义 , 你不该当儿戏乱把亲提 。
那诗篇必然是名流代替,他沽名钓誉风雅自居 。纵然他是缙绅子,招摇行骗无耻之极!绣花枕头裹败絮 , 又似那乌鸦披着凤凰衣 。说什么莫逆之交仁义兄弟,分明是朋比为奸暗用心机!全不念二老双亲遗言嘱咐你,招狂徒,欺胞妹,昧天理,哪有手足之义!你枉戴儒巾着儒衣!
京剧诗文会讲的是什么故事情感故事 。根据查询《诗文会》剧情得知,京剧《诗文会》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书香门第的沈家以诗文为女儿选婿,秀才顾子玉和纨绔子弟车步青、牛斯文应召,车、牛二人均请人代笔作弊 , 沈老爷见到三篇佳作难以取舍,约定金榜得中为准,牛斯文又想冒娶车步青之妹车静芳 , 设诡计要挟才子谢瑛假冒,谢瑛不忍欺骗,遂对歪诗搅局 , 日后,顾子玉、谢瑛金榜题名,向沈老爷澄清前情,车静芳再次题试谢瑛,解除误会,顾子玉与沈小姐,谢瑛与车静芳,两对璧人终成眷属 。
京剧摘缨会剧情简介《摘缨会》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以及明代笔花主人的《摘缨记》传奇,说的是楚庄王既平斗越椒之乱,回朝在渐台论功行赏,大宴群臣,命爱姬许姬敬酒 。忽然风吹灯灭,小将唐狡酒后戏姬,被姬扯断盔缨 , 暗告庄王,庄王却令诸臣皆摘下盔艘 , 再燃灯火,释而不问 。
后晋楚交兵,庄王为晋将先蔑追袭,唐狡救驾报德 。这是一出老生和武生并重的剧目,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等前辈大师都善演此剧,其中老生有一大段二黄唱腔向来是老生演员的必修课,非常有特色 。
京剧诗文会大致的剧情是什么,京剧剧目名 三个字 叫什么会

文章插图
《摘缨会》这出戏虽然是一出骨子老戏,却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上演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我们可以听到的前辈艺术家这出戏完整的资料只有1956年谭富英先生的一份演出录音,其他的就是一些零星的唱片录音 。
2017年纪念谭鑫培和谭富英两位梨园前辈,谭家重新整理演出这出戏作为纪念演出的大轴,也算是对前辈的一份特殊的纪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