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的,出处是顾炎武的《日知录》 。
原文如下:“有亡国 ,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 ,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释义:“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 。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

文章插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顾炎武(1613—168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文章插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哪个朝代的1、明朝末年,八旗入关,顾炎武反清复明之际,有感时局艰难,提笔自振精神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便是出自他的《日知录》 。
2、《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云: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於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个观点影响极为深远,为清末革命人士所赞同 。
3、现代国家”的概念来自西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只讲家国” , 这个顺序历几千年一直未变 。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指一姓之宗族,非现在三口之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 。宗法制度,在古时十分完备,为的便是维护家的稳定 。而那时的皇家便是一国中最大的家,也可以说家是放大版的国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哪个朝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

文章插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说的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是顾炎武说的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
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顾炎武(1613-1682年) , 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号亭林,后人尊称其为亭林先生 。昆山人(今属江苏?。?。他出身名门,少年勤奋读书,14岁中秀才 。青年时常议论朝纲,反清复明,失败后遍访名山大川,潜心治学 。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主张“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治学强调“经世致用” , 反对空谈,注重实地考察 。他一生著述宏富,在地理、金石、音律上都有建树 , 所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金石文字记》《音学五书》等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代表作《日知录》较为系统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 。
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集中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的学术和政治思想 , 内容涉及诗文、训诂、名物、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吏治等多个方面 。书中,顾炎武谈到了“保国”与“保天下”的不同:“是故知保天下 ,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人将这段话总结为“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这一脍炙人口的警世名言 。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康熙二十一年(1682),70岁的顾炎武上马时不慎摔倒 , 不治身亡 。

文章插图
- 米饭的热量高还是面条热量高,米饭热量高还是面条热量高
- 为什么做的小龙虾肉会散,为什么自己做小龙虾肉是散的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分别讲的什么,四书五经主要讲什么内容
- 闽南在哪里属于哪个省中国地图,闽南是哪个省的
- 尼康dx镜头是什么意思,尼康镜头dge什么意思
- 0股派40元是什么意思,股票分红除权除息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体重指数如何计算,男人的BMI指数是什么
- 塑身衣该怎么穿,塑身衣怎么穿是正确
- 用枇杷浸冰糖可以放多久,枇杷泡冰糖时间久了是否能喝了
- 三大类岩石的主体是哪一个,三大岩类的主体是什么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