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发明什么装置降温古人发明的降温装置有:瓷枕、人工电风扇、竹夫人 。在晋代学者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扇子的记载 , 唐代雍裕之《题蒲葵扇》中曾写道:“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 。”手摇毕竟要自己出力,所以达官贵人们则享用上了由丫鬟仆人提供的人工电风扇;后来,风扇进化到了水力驱动阶段 。此时,有民间能工巧匠设计出一种木制器具,将水抽引上屋喷淋屋顶;再采用水循环的方法驱动扇轮转摇,将水雾带来的凉气吹入屋内,冷气袭人 。到了清朝中期,能工巧匠为皇家在圆明园内设计安装了一套叫“水上明瑟”的机械设备 , 用水力作动力鼓风降温,其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当今的电风扇;竹夫人又叫青奴,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也是中国民间夏日常用的取凉用具 。长约一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 , 四周有许多洞孔 。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 , 能收风窜散 , 供人取凉 。但是,官贵人们则有更先进的“空调房” 。南宋时,临安皇宫内建有专供帝王嫔妃纳凉的翠寒堂 。到了明朝 , 这种“空调房”开始走向民间大户人家;瓷枕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透风,而瓷本身有清凉感,所以成为古人夏日纳凉必备 。
古代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的装置叫什么古代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的装置叫自雨亭 。
所谓自雨亭,就是利用天然的雨水或泉水 , 在亭子的顶部设法蓄积起来,不断将水提升到屋顶模拟降雨,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 , 给建筑整体降温 。天热时将水由亭顶徐徐降落如雨,人在亭内可享受降温之效,在亭外亦得观赏之乐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古代降温的方法
1、清凉殿
在汉代 , 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 。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 , 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唐代,长安城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也都纷纷建起“空调房”———含凉殿 。含凉殿内有扇车,依靠的是水能,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 。
2、窟室
在更早之前的先秦时代,王室贵族大都是通过类似地下室的“窟室”来消暑的 。除了利用地底层的相对恒温来降温,往往还会放置冰块 。
3、冰箱空调一体机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的冷源 , 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 , 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 。
古代人是怎么避暑的古人用摇扇子的方法避暑 。
这个方法非常普及 , 几乎人人可用,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他们都手持一把扇子抢空气流 。而且这种方法也比较实用,在哪里都可以拿一把扇子降温 。
古代怎么室内降温1、窟室
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 。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 , 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 , 后来的“冰室”、“凉窖”,都属于夏房 。
2、冰块
冰块,一直是古人避暑降温的重要冷源之一 。这种利用天然冷源给房间降温的手段,至少在上古周代时已开始 。
【古代给屋子降温的装置叫什么,唐朝竟然有“空调”那当时的空调是怎样的】3、含凉殿
原理: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电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 , “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 , 形成水帘 。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 。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 。
4、冰桶
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味道 。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现代人戏称为“冰箱” , 但叫“冰柜”或“冷柜”更准确,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 。冷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 。
5、土室
挖“空调井”,仅是一种局部降温办法,最直接的是建低温“空调房”,古代民间比较流行的办法是 , 建造类似于先秦时“窟室”一样的地下室,这种房间在明代叫“土室” 。
- 母亲节给妈妈买点什么,母亲节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好手工制作
- 小朋友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小朋友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 四岳三公指哪三公,四岳三公指哪三公
- 古代的驳是什么动物,驳是什么动物
- 母亲节给男朋友的妈妈送什么,母亲节送男朋友妈妈什么礼物好
- 母亲节该送什么给妈妈,母亲节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好
- 李白被后人称为是什么,李白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 母亲节和女朋友妈妈说什么,今天母亲节想给女朋友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该发什么该怎么发
- 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母亲,母亲节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好
- 对同学怀念的格言,送给同学的名言警句精选200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